笔趣阁

少年文学>半边脸麻是怎么回事 > 第35章 二等功臣杨书毅(第1页)

第35章 二等功臣杨书毅(第1页)

关于立功,有个说法,“一等功躺着领,或者是家属领,二等功坐着领,三等功站着领。”

当三个月后,局长脸上从容内心喜悦地签署了杨书毅为后勤处处长的任命书后,次日,北京日版第二版以大篇幅介绍了市局刑警总队三支队二大队队长,孤胆警察杨书毅只身捉拿肉联厂凶杀案主犯及从犯的事迹,在广大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人都非常认同作者在文章最后的一段话,“其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都是有杨书毅这样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当天开始,市局传达室每天签收的信件的数量比之前多了三分之一,都是写给杨书毅的,有鼓励的有赞扬的,有希望英雄给自己回信或者签名的,的是妙龄女孩的求爱信,她们觉得嫁给英雄才最有安全感。

殊不知,她们口中的英雄正在天天逼着自家闺女杨一宁练扎马步和大背跨,那个小姑娘边练边哭得鼻涕眼泪一脸。

经过肉联厂冷库的一场生死搏斗,杨书毅总结出两点。一是如果他带枪了,能轻易制服许庆敏和另外一个,不单如此,另外两个也跑不了,就不会赶回老巢报信,六个聋哑人一起南逃,跑到沧州肃宁县才被警觉的当地民警抓住。二是在他加入警队的第一天,总队长就告诉过他们,不管执行什么任务,一定要两个人同去,哪怕另外一个再不乐意,你也要拉他一起。

对能拿一等还是二等功,汤容容比杨书毅更关心。汤容容给娘家的报喜信早就写好,就差“等”的前边写一或者二,反正都知道不可能是三等。当年杨书毅从朝鲜归来时,尽管出生入死,也只带回来一个三等功。

随着杨书毅副处长上任,到三个月后转为正处,然后杨书毅的事迹上了北京日报,上级的确认才下来,汤容容很不甘心地在信里添上一个“二”。她把那份北京日报关于杨书毅的报道做了剪报塞进信封里,然后去花市邮局寄信时,又买了五十份当天的北京日报,寄邮件给在边疆的娘家。

就连蒋依依都告诉汤容容,杨哥的一等功没跑。汤容容虽然很失落,但是杨书毅这三个月来每天按点回家吃饭,已经让她非常高兴了,何况他还经常带个肉菜回来,肉片青椒啦,肉丝大白菜啦,肉末烧豆腐啦。

一等功是要付出生命和灵魂才能争取到的荣誉。

那个夜晚,杨书毅骑着自行车来到大洋路的第二肉联厂,从西北角翻墙进去,隐藏在早已看好的在冷库房顶的氨制冷机组冷凝器后。这个位置只要稍微探头能看到冷库大门前的情景,没有死角。

天很冷,杨书毅也穿的不少,只一会儿他就觉得身上的热量被冷风嗖嗖地吸走,半个小时后,杨书毅惊异地现小哑巴之一的瘦子从远处屠宰车间摸过来,四下张望了一下,爬上院子中间最大的槐树,虽然叶子早已落光,但是不抬头看,谁也不会现树上的小哑巴。

杨书毅瞬间就不冷了,立功的时候到了。

身为刑警,杨书毅深知集体协同作战才是胜利的关键,但此时他没机会找电话通知局里,唯一能做的就是先潜入冷库埋伏起来,不光可以目睹罪犯的作案经过,还能亲手擒获凶犯。

树上那个子待了二十分钟就下树回屠宰车间,杨书毅仗着一身功夫,轻轻跳下来,四顾无人后,拉开冷库大门,侧身而入。

为了防止有人进入冷库后,外边的人有意无意地锁上大门,在许庆敏厂长的建议和设计下,冷库大门的门锁是双向上锁和开锁的,避免了安全事故的生。

很多人没见过冷库,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平顶屋子,地势四周高中间低,整体加固过的房梁往下垂着一根根如同居民阳台晾衣架的不锈钢架子,上边排着一个个铁钩子,每个钩子可以承担三百斤重量。

从习惯来说,被屠宰后的牲畜都是先从最里边挂起,和家里冰箱一样,冻品要摆开间隔放置一样,肉体不能挂得过于密集。

巧合的是,中午屠宰车间送来一批刚屠肉牛,就在里边的四排铁钩子上,这就给了杨书毅以藏身之处。

由于设计的原因,冷库的出风口就在这个位置,所以这里是冷库里边最冷的地方,不是因为温度,而是空气流动,这个冷库的采用的是“上进下出”的换气方式,只在夜间启动。

还没半个小时,杨书毅就觉得特么比待在房顶还要冷,他后悔来之前没舍得吃那块桃酥,他是想省给汤容容吃。

要是杨书毅知道了那块桃酥进了蒋依依嘴里,肯定鼻子能气歪两回。。

觉得冷的时候,人的下意识是跳一跳,跺跺脚

作为一间肉联厂的大型冷库,不会随时有人进来搞东搞西的,冷库开门只有两个原因,一是送进来刚屠宰的牲畜,二是取货。一般这两个事情生在清晨和中午。这个肉联厂的冷库的作息规律,多次来调查的杨书毅也清楚。

看看手腕上的山度士,午夜十一点五十分,这个时候只要是谁进来,一定和凶犯脱不了关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市局值班的局长不止一次的想到杨书毅,他的直觉是既然这个犯人作案时间延续几年,应该是个很能沉得住气的,今天夜里行动的可能性不大。到现在警方对于被害人身份和凶犯动机一无所知,造成没有破案思路,很难破案。局长今天夜间杨书毅的蹲守,就是撞大运。

局长有点后悔他没叮嘱杨书毅能机灵点,觉得冷了就去厂部喝杯热茶取暖,千万别傻到去冷库里蹲守,要知道氨制冷的冷库一般温度保持在零下十八到零下二十二度。据统计,一个正常人在零下二十度环境里,最多坚持两个小时。

局长不知道杨书毅没带枪,但是他相信杨书毅的身手,他不止一次看到杨书毅一对几个或者十几个,从没失手过。

只不过这个夜间有点冷。

冷库里的杨书毅不由自主的哆嗦起来,这是人类身体在遭遇寒冷时的正常反应,他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但是他不怕,他身后有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支持,有局长,有等着他回家的汤容容和杨一宁。

一个小时后,杨书毅觉得自己要遭不住了,大脑变得混沌起来,平时想擦一下眼睛用不了半秒,现在三秒都费劲。

北京日报的纪实报道的表日期是杨书毅擒获凶徒的三个月后。从医学上说,冻伤,低温伤对于身体的伤害是不可逆的,但是汤容容抱着杨一宁在同仁医院病房只守候了三天,杨书毅就觉得自己可以出院回家了,这三天里杨一宁没哭一声,蒋依依除了工作,也是陪着汤容容,她不时地从医院食堂给汤容容和杨一宁打来甲菜,她清楚这么一来,她又得偷药品了,而且绝对不能再偷妇产科的。

杨书毅再无数人的劝阻下坚持出院了,他自己清楚,后腰某处隐隐作疼,怕是以后轻易不能再施展大背跨绝学了。

被局长逼着在家休息了一个月,局政委(不是老龚哈)带着任命书登门,宣布委任兼看望杨书毅,就是说,三支队二大队大队长的杨书毅,连升三级,被破格提拔为市局后勤处副处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