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大清我是雍正 > 第111章 培养商业掌柜(第1页)

第111章 培养商业掌柜(第1页)

雍正八年正月,京城的年味还没散,江兰就被一堆急事缠得连喝口热茶的功夫都没有。这天清晨,她刚在护理坊坐下,粥铺的伙计就喘着气跑进来:“江姑娘,通州粥铺分店的米没了!昨天送原料的车走岔了路,现在食客都在门口等着,您看怎么办?”话音刚落,瑞祥号的学徒又捧着账本赶来:“江姑娘,天津的裕丰号来订三百盒兰馨香膏,可咱们的香膏库存只够两百盒,王掌柜去内务府对账了,没人敢拍板,对方还在店里等着呢!”

江兰揉了揉紧的太阳穴,刚让春桃去通州调米,包衣妇女工坊的张婶又匆匆来报:“兰丫头,昨天送的布料颜色不对,本该是天青色绣玉兰,结果送成了月白色,妇女们都停工等着换布,这要是耽误了后宫的手帕订单,可怎么好?”

短短半个时辰,三件急事堆过来,江兰只觉得脑子嗡嗡响。她低头看了看桌上的日程——辰时要去养心殿汇报民生情况,巳时要去瑞祥号查账,午时要去工坊盯手帕进度,未时还要跟王瑞商量在天津开瑞祥号分店的事。以前只有兰馨皂和工坊时还能应付,现在添了粥铺(京城两家+通州一家)、香膏生产线,还要筹备新分店,她一个人根本顾不过来。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江兰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飘着的零星雪花,心里第一次有了力不从心的感觉。她想起穿越前在医院实习时,护士长说过“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要学会把事交给靠谱的人做”,现在她的商业版图像棵疯长的树,枝丫太多,光靠她一个人修剪,迟早会出大错——通州粥铺断米、香膏库存算错、布料送错,这些都是预警。

必须培养一批忠心能干的掌柜,把各业态的管理权放出去。这个念头一冒出来,江兰立刻坐直身子——掌柜不仅要能管账、懂经营,还得跟她一条心,守得住“诚信经营、善待员工”的规矩,这样她才能放心放权,腾出精力去做更重要的事,比如推动新政、拓展更大的商业版图。

当天晚上,江兰把王瑞和父母都叫到家里,说了自己的想法。王瑞刚从天津回来,脸上带着疲惫,一听这话立刻点头:“江姑娘说得太对了!现在瑞祥号光京城就有三家铺子,天津还要开分店,我一个人跑前跑后,上个月差点把账算错。要是有靠谱的掌柜,我也能松口气。”

江老实放下手里的烟袋,皱着眉说:“培养掌柜是好事,可人心隔肚皮,得找忠心的。以前俺在工坊做活时,有个伙计看着老实,结果偷了布料去卖,这种人可不能用。”

“爹说得是。”江兰接过话头,“所以选拔得严,既要能干,更要忠心。我想从三拨人里选:一是跟着咱们久的老人,比如瑞祥号的伙计、粥铺的伙计、工坊里的管事,这些人知根知底;二是包衣家庭里靠谱的,比如之前在工坊做活、家里实在的;三是二哥推荐的,军营里退伍的兄弟,为人正直,执行力强。”

江王氏也插了话:“俺看粥铺的李二柱就不错!从开业就在,踏实肯干,上次有食客喝醉了闹事,他还帮着劝,没让事闹大。还有工坊的张茂,管布料从来没出过错,识字,账也算得清楚。”

江兰把这两个名字记在纸上,又想起二哥江柱子前几天提过的赵虎——赵虎在军营里是个小旗官,去年打仗伤了腿,退伍后没活干,江柱子说他“为人正直,说话算话,从不占小便宜”。这么一算,候选名单已经有三个人了,还得再选几个,至少要够管瑞祥号三家铺、两家粥铺、一个工坊,还要留两个备着开新分店。

接下来的三天,江兰暂停了部分非紧急事务,专门负责选拔掌柜。她在瑞祥号、粥铺、工坊都贴了告示,写明选拔条件:一是在自家业态干满三个月以上,无差错;二是识字,能看懂账本;三是为人正直,没跟人闹过纠纷;四是愿意学,能吃苦。告示贴出去后,报名的有十二个人,江兰逐一约见,聊了半个时辰,最后筛掉了五个——有两个是为了“掌柜能多赚钱”才报名,没提怎么管生意;有三个连基本的账目都算不清,只能做伙计。

剩下的七个候选人,江兰列了详细的名单:

瑞祥号的周福,三十岁,跟着王瑞三年,从学徒做到伙计,账算得又快又准,去年冬天还帮着王瑞追回过被偷的香皂,忠心可靠;

粥铺的李二柱,二十五岁,包衣出身,以前靠打零工为生,粥铺开业就来当伙计,每天最早到最晚走,食客都夸他态度好;

工坊的张茂,四十二岁,以前是内务府的小文书,因不会阿谀奉承被辞退,来工坊管布料后,从没出过一次错,还帮着妇女们改进过叠布的法子,提高了效率;

二哥推荐的赵虎,二十七岁,退伍军人,腿伤不影响干活,说话直爽,做事利索,江兰让他去工坊盯过两天秩序,把偷懒的伙计都管得服服帖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还有瑞祥号的刘三、粥铺的王秀、工坊的陈六,都是平时表现突出的,要么会跟商户打交道,要么会管员工,各有长处。

选拔完,就是培训。江兰把护理坊的一间空房改成了培训室,每天辰时到午时,亲自给七个候选人上课。培训内容分三块:账目管理、诚信经营、员工管理,每块都结合实际案例,听得候选人连连点头。

账目管理是重点。江兰没用当时商户常用的单式记账法——那种记账法只记收入支出,容易乱,她用自己穿越前学的复式记账法改良了一套账本,左边记“进”(原料、收入),右边记“出”(工钱、支出),中间记“存”(库存、余钱),一目了然。她拿着瑞祥号上个月的账本,手把手教周福他们怎么记:“比如今天进了一百斤牛羊油,花了一千文,就记在‘进’的‘原料’栏;给工匠了五百文工钱,记在‘出’的‘工钱’栏;剩下的五十斤牛羊油,记在‘存’的‘原料’栏。每天对账,必须做到‘进-出=存’,差一文都要找清楚。”

周福以前就管过账,学起来最快,当天就能独立记一页;李二柱识字不多,一开始总把“进”“出”搞混,江兰就让春桃每天晚上给他补一个时辰的课,用石子当钱,手把手教他算,过了五天,李二柱也能把账记清楚了。

诚信经营是江兰最看重的。她给候选人讲了之前年希尧想强占兰馨皂生意的事,又讲了街头粥摊因卖变质粥被食客砸了铺子的事:“咱们做买卖,诚信是根。比如兰馨皂,必须用足料,不能掺劣质油脂;粥铺的粥,必须新鲜,当天的粥当天卖完,不能留到第二天;工坊的手帕,绣得不好就返工,不能糊弄食客。要是谁敢缺斤短两、以次充好,不管多能干,立刻开除,永不录用。”

有一次,刘三问:“江姑娘,要是遇到商户压价,咱们的成本不够,能不能少放些料?”江兰立刻摇头:“不能。成本不够,咱们可以找更便宜的原料,比如蒙古的牛羊油比京城的猪油便宜,通州的菜籽油也能掺着用,但料不能少。你可以跟商户说‘我们的货质量有保证,价格不能降,但可以多送你几个样品,下次订货优先供货’,这样既保住了诚信,又能留住客户。”刘三听了,连忙点头:“姑娘说得对,是俺想偏了。”

员工管理也很关键。江兰定了规矩:掌柜必须善待员工,每月十五号准时工钱,不能拖;员工家里有事,允许请假,不扣工钱;员工做得好,要给奖励,比如粥铺的伙计要是被食客夸了,月底多给五十文;员工做错了,要先教,不能上来就骂,屡教不改再罚。

赵虎一开始不理解:“江姑娘,军营里都是军令如山,犯了错就得罚,员工要是太宽松,会不会偷懒?”江兰笑着给他举例子:“工坊的张婶,以前在别的绣坊做活,掌柜总打骂她,她每天都怕得不行,绣活也慢;来咱们工坊后,做错了有人教,做得好有奖励,她现在每天能多绣两块手帕。你看,善待员工,他们才会用心干活,比打骂管用多了。”赵虎想了想,点头道:“姑娘说得有道理,俺记住了。”

培训不光有理论,还有实操。每天午时过后,江兰让七个候选人跟着老负责人实习——周福跟着王瑞管瑞祥号的账目,学习怎么跟商户谈判;李二柱跟着大嫂管粥铺,学习怎么安排伙计、怎么备料;张茂跟着江王氏管工坊,学习怎么统筹布料、怎么检查成品;赵虎跟着大哥江石头管秩序,学习怎么处理员工纠纷。

实操时也出了些小插曲。有一次,李二柱跟着大嫂备料,算错了小米的量,多买了五十斤,导致粥铺的小米堆在院子里,差点受潮。大嫂没骂他,而是带着他一起算“每天的客流量x每碗粥用的小米量=每天需要的小米”,教他怎么根据客流量调整备料。李二柱很愧疚,晚上主动留在粥铺把小米晒干,还把算错的原因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提醒自己,后来再也没算错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