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大清之我是雍正 > 第89章 护理坊设立奖学金(第2页)

第89章 护理坊设立奖学金(第2页)

报名热闹的同时,也有不少质疑声传来:西城的刘大娘带着孙女来报名,却在门口犹豫:“俺听说这奖学金是噱头,根本拿不到,还不是骗俺们来缴学费?”通州的王老汉觉得“护理是伺候人的活,再怎么评奖学金,也没面子”,不让女儿来报名;有个叫李秀才的,更是在坊市贴了张“质疑贴”,说“女子当以相夫教子为本,学护理抛头露面,还设奖学金,实属荒谬”。

江兰没急着反驳,而是在护理坊的院子里搭了台子,办了场“奖学金宣讲会”,邀请之前的优秀学员、合作医馆掌柜、太医院代表来现场说法。

面对刘大娘的顾虑,江兰请来了之前的学员吴丫头——她去年靠“护民奖”进了仁心堂工作,现在月薪八两,还买了新衣裳。吴丫头拿着自己的工资袋,对刘大娘说:“大娘,俺以前是穷苦丫头,没学护理时只能乞讨,现在靠奖学金进了医馆,每月能赚八两,还能给娘买草药。这不是噱头,是真能赚钱!”仁心堂的王掌柜也跟着说:“俺们医馆现在有三个护理坊的学员,都是靠奖学金进来的,实操又好,待人又好,百姓都喜欢。俺们还盼着更多优秀学员来呢!”刘大娘看着吴丫头的新衣裳、王掌柜的真诚,终于放心了:“俺给孙女报名!俺也想让她跟你一样有出息!”

对于王老汉觉得“护理没面子”的想法,江兰请来了太医院的周院判。周院判拿着《护理学报》,指着上面学员写的案例:“王老汉,你看这篇《老人风湿护理法》,是护理坊学员写的,现在太医院的医官都在学!护理不是伺候人,是救人性命、解人病痛的善举,比很多‘面子活’更有意义。”他还拿出“安康奖”的金钗:“这金钗是内务府专供,跟四品诰命的一样,拿到奖的学员能入旗籍、刻碑留名,这面子还不够大吗?”王老汉看着金钗,又听周院判说“学护理能让女儿有尊荣”,终于松了口:“俺让女儿来学!俺也想让她当个‘有面子’的人!”

而针对李秀才贴出的“质疑贴”,江兰找来了漕运工匠王二现身说法。王二拄着拐杖,走到台上说:“李秀才,你说女子学护理荒谬,可去年冬天,俺手冻得握不住凿子,是护理坊的学员用暖冬膏给俺治好了,俺才能赚钱养家!要是没她们,俺全家都得饿死!护理是救命的活,怎么会荒谬?”台下的百姓纷纷附和:“是啊!护理坊的丫头救了多少人!”“李秀才别站着说话不腰疼!”李秀才被说得面红耳赤,灰溜溜地走了。

宣讲会结束后,之前犹豫的人都报了名,还有人特意从城外赶来。江兰看着越来越长的报名册,心里知道:质疑不可怕,只要用真材实料证明,就能让大家信服。

第一个月的评选比预想中更受关注。名学员中,有o人通过了基础考核,进入评选范围。评审团队按“三重评审制”,用了五天时间,终于选出了第一批获奖学员:“暖冬奖”(三等奖)o人,包括小翠(靠耐心待患获好评)、赵武(实操优秀,帮着抬担架);“护民奖”(二等奖)o人,其中有张妇人(独立处理了例小儿腹泻);“安康奖”(一等奖)人,有个叫林巧的姑娘格外引人注目,她不仅成绩满分,还在护理所救了一个惊厥的孩子,被百姓称为“救命丫头”。

颁奖那天,护理坊张灯结彩,院子里挤满了学员和百姓。胤禛特意派苏培盛来颁奖,苏培盛拿着“安康奖”的金钗,对林巧说:“皇上说了,你救民于危难,是护理行业的榜样,这金钗你受得!”

林巧接过金钗,眼泪都掉下来了:“俺以前是流民,没地方去,是护理坊给了俺机会,现在还能拿一等奖,俺一定好好学,帮更多人!”

小翠拿到“暖冬奖”的五两银子,立刻跑回家给爹买了草药,她爹感动得直哭:“俺闺女有出息了!以后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赵武拿到“暖冬奖”的护理工具,激动地说:“俺要好好学,争取下个月拿‘护民奖’,去西北护理分坊照顾战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颁奖结束后,江兰在护理坊门口贴了“获奖名单”和“获奖事迹”,百姓们围着看,纷纷说:“这护理坊真靠谱!以后要让孩子来学!”“林巧这丫头真厉害,能拿金钗,还能入旗籍!”

奖学金设立三个月后,效果逐渐显现,护理坊的人才招募和培养迎来了明显变化:报名人数大幅增长,每月报名从之前的o人稳定在o人以上,最多时达o人,而且报名人群不再局限于年轻姑娘,还包括退伍士兵家属(占o)、流民子女(占o)、穷苦人家的男孩(占),甚至有几个秀才家的女儿,打破了“护理是丫头活”的偏见;学员质量也显着提升,理论考核及格率从o提升到,实操考核优秀率从o提升到o,护理所的百姓满意度从o提升到,投诉率几乎为零。

行业生态也被激活,合作医馆主动上门要学员,从之前的“每月要人”变成“每月要人”,仁心堂甚至表示“愿意多给分成,只求多要优秀学员”;地方护理分坊的讲师缺口得到填补,西北、山东分坊各补充了名讲师,护理分坊的覆盖范围从之前的州扩大到州;太医院还主动提出“联合培养”,让医学生和护理学员一起上课,实现“医术+护理”的结合,周院判感慨:“这是清代医疗史上第一次‘医护协同’,江兰功不可没!”

民生效应也十分显着:漕运工匠因护理员充足,冻伤率下降,工期比预期快了日;西北士兵因护理分坊讲师到位,伤兵康复率提升,战力增强;穷苦百姓因学护理有了出路,流民数量减少,新政的“民生安定”目标进一步实现。

胤禛在早朝时,拿着护理坊的“奖学金成效统计”,对众臣说:“江兰设奖学金,不仅为护理行业培养了人才,还帮朕解决了流民就业、军队护理、工匠复工三大难题。此等‘以小见大、惠及民生’的举措,值得各部门学习!”

颁奖结束的傍晚,江兰站在护理坊的“人才碑”前,指尖拂过上面刻着的第一批获奖学员名字——林巧、张妇人、赵武……每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故事,都是护理行业的未来。

春桃拿着新的报名册,笑着说:“姑娘,下个月的报名已经满了,还有人从江南来,说‘听说京城护理坊有奖学金,特意来学’!”

江丫蛋也跑过来,手里拿着《护理学报》的最新样刊:“姐姐,这期有o篇文章是获奖学员写的,周院判说‘这是学报质量最高的一期’!”

江兰摸着“人才碑”上的字迹,心里突然明白:设立奖学金,不仅是解决当下的人才缺口,更是为护理行业铺就长远路——培养一批有技术、有品德、有奔头的人才,让护理不再是“没人愿干的苦活”,而是“有尊荣、有前途的行业”。这不仅是她个人的“卷王之路”,更是推动时代变革的“人才之路”。

而此刻的养心殿,胤禛正和张廷玉商议“全国护理人才培养计划”:“江兰的奖学金模式好,朕打算在江南、西北推广,让地方官府也设‘护理奖学金’,为全国护理分坊储备人才。”

张廷玉点头:“皇上圣明!江诰命以奖学金为抓手,既培养了人才,又赢了民心,还推动了新政。假以时日,护理行业必将成为新政民生的重要支柱。”

夜色渐浓,护理坊的灯还亮着。江兰和团队正在修订“奖学金升级方案”,计划增加“专项奖”(如“草药护理专项奖”“军队护理专项奖”),让学员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展。灯光下,他们的笔尖在纸上划过,写下的不仅是奖励条款,更是对护理行业未来的期许,对民生安康的承诺,也是一个穿越者,在清代土地上,为时代变革培育人才的又一坚实举措。

江兰知道,设立奖学金只是她“卷王之路”的又一重要节点——未来,她将带着这一模式,走进更多州县,让更多人因护理改变命运,让护理行业成为清代民生的“温暖底色”,也为自己从穿越者到时代变革者的蜕变,写下更具人才战略意义、更显行业引领力的一笔。而那盏亮在护理坊的灯,不仅照亮了眼前的“奖学金方案”,更照亮了这个时代护理行业人才辈出、民生安康的光明前路。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dududu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