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骘拍拍她的手:“罢了,就让我与他此生不得再相见吧。如今能安心去狩猎了,过些日子,挑个天气晴朗的时候,我们一同去狩猎吧。”
她抱住他的腰,趴在他的腿上,轻轻点头。
五年,推行新政,广纳人才,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整个北方人口翻了一番,兵强马壮,粮草充裕。
樊阳城下,梁国举兵前来,誓要一决生死。
“你要亲自去吗?”菀黛问。
“让夏烁领兵前去。”崔骘奋笔疾书,正在草诏。
菀黛跪坐在一旁研墨:“此回,怕不是只在樊阳打一仗而已。”
“自然,梁国暗报,梁国国主突发疾病,恐怕时日不多,梁国太子尚且年幼,他是要为他的儿子积攒国力,否则等他一死,幼帝登基,梁国难以为继。”
“会不会是诈?你从前不也使过这样的计策吗?”
“也有可能,所以先让夏烁去一探虚实,我军现在兵强马壮,倒也不怕一战,若是能拿下梁国,自然是好,若是拿不下,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小夏将军有勇有谋,不会使我军陷入危机。”
菀黛微微点头:“迟早要打的,早一些打也好。”
崔骘笑问:“为何?”
“你也是会老的,此生若不一统天下,你能甘心吗?不在你尚且年轻体壮的时候打,我不想你拖着老迈的身体,还要带兵出征。”
“也有道理。”崔骘放下笔,笑着扶住她的後颈,在她额头上亲了亲,“如今不同从前了,如今我大靖人才济济,何须我亲自出征?你我在朝中安坐,等大军传信便好。”
崔骘朝内侍道:“将这道圣旨亲手交到小夏将军手中,命他即刻来宫中领取兵符,前往樊阳迎战。”
“爹!又要打仗了吗?”崔桓带着两个弟弟从外跑来,进了殿中才跪地行礼,“拜见父皇,拜见母後。”
“过来坐吧。”崔骘笑着朝他们招招手,“是要打仗了,爹刚下旨派小夏将军去。”
三个孩子一起凑过去,崔桓问:“爹,你不去吗?”
崔骘笑着问:“你希望爹去吗?”
崔桓摇摇头:“战场上刀剑不长眼,我怕爹会受伤,而且娘舍不得爹,爹要是出远门,娘又要伤心了。”
崔骘笑着望向菀黛。
菀黛看他一眼,有些难为情。
“你娘教过你的,非是必要之战,天子不可随意出征,让小夏将军先去探探路,若是必要爹再亲自前往。”
“那爹到时候能带我去吗?”
“方才还说战场上刀剑不长眼,你还小呢,届时好好和你娘坐守朝中便是,处理政务没有意思吗?”
“我有时候觉得挺有意思的,有时候又觉得没有意思,他们有些人都不听我的。”
“有些人不听你的,是因为你说的不对,有些人不听你的,是故意要和你对着干,你要明白他们为何不听你的,不是因为你说的不对,那你便要改进了。”
崔桓郑重点头:“爹,我知晓了!”
“跟你们母亲到偏殿去玩吧,我还有些事,一会要交代小夏将军,等我忙完便过来陪你们。”
“好,我和娘还有弟弟们等你,爹爹一会陪我们玩六搏吧!”
“好,你们将六搏摆好,爹很快就来。”
“报——夏将军大捷!已拿下梁国十城!”
捷报一声声传进宫中,正在朝会的大臣欣喜不已,齐齐拜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陛下一统天下的伟业指日可待!”
“衆卿平身!”崔骘亦高兴朝传报之人看去,“将军可有奏报?”
传报之人双手呈上,内侍接过,转交给崔骘。
崔骘细细阅览一遍,笑道:“夏将军在奏报上说,我军损失不大,他有信心继续攻城,请朕准许。”
立即有人开口:“既如此,不如乘胜追击。”
“好!邹铭,朕派你率领五万大军前去增援,配合夏将军行事!”崔骘起身,“告诉夏将军和军中衆将士,待他们凯旋归来,朕会亲自为他们接风洗尘,论功行赏!”
“陛下英明!”朝中衆人皆振臂高呼。
崔骘笑着示意他们停下,留下一行人又继续小朝会。
前方大捷,派兵增援後,更是势如破竹,一往无前,短短一年时间,便拿下南方三州,直逼梁国国都。
梁国死守,久攻不下。
“此时若不一网打尽,徒留祸患。”
“我知晓,你去吧,我会安心在宫中守好太子和前朝。我不像从前那样傻了,朝堂上的一些事,我还是能应付一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