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若来只睡了不到三个小时就醒了。天刚蒙蒙亮,安全屋里一片寂静。他感到头痛欲裂,但大脑却异常清醒,那些密码字符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他简单洗漱后,坐到书桌前,重新开始工作。昨夜的思路给了他方向,现在需要的是验证和完善。
他先假设第五个字母代表优先级,从pdu到q可能代表交易序号或者日期代码。第三个字母转换的数字对应银行内部部门编号。
现在最关键的是第二和第四个数字,它们应该与明文内容直接相关。
他再次列出五组密码,这次特别关注第二和第四个数字:
-(转账)
-(确认)
-(延期)
-(取消)
-(紧急)
如果每个业务类型有一个固定代码,那么第二和第四个数字应该通过某种运算得到这个代码。
他尝试将两个数字组合:,,,,。但这些数字与业务类型难以建立直接联系。
也许需要参考部门代码?他试着将第二、四个数字与第三个数字(部门代码)做运算。
第一组:和,部门。+=,与接近;-=,与无关。
第二组:和,部门。+=!正好等于部门代码。
他立刻查看其他组:
第三组:和,部门o。+=,接近o。
第四组:和,部门。+=!
第五组:和,部门。+=,与无关。
只有两组完全吻合,其他只是接近。这不像是固定规则。
他换了个思路,也许第二和第四个数字本身就有含义。在银行业务中,数字往往代表金额、期限或者其他参数。
"转账"对应和——可能是万千?"确认"对应和——点分?这些推测都太牵强。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上午的送饭时间到了。今天来的是那个沉默的年轻人,他放下食盒时,目光在魏若来布满草稿纸的书桌上停留了一瞬。
魏若来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顾魏为什么给他这个不完整的密码本?是真的需要他破译,还是另有用意?
他放下笔,揉了揉酸胀的眼睛。也许他应该换个角度思考——陈威廉会如何设计这套密码?
陈威廉是个讲究效率的人,不喜欢复杂的操作。他设计的密码应该既安全又便于记忆和使用。
魏若来回忆起陈威廉的一些习惯:他喜欢用生日作为密码基础,他的生日是月日。
他尝试用作为密钥。将每个字符的数字与、、进行运算。
第一组khp:,,,,
+=,+=,+=,+=,+=没有明显规律。
减法、乘法也都试过,都不对。
就在他准备再次放弃时,一个简单的想法冒了出来:会不会根本不需要复杂运算,这些数字就是某种编码的直接表示?
他找来一张纸,写下银行常用的业务代码。在汇丰,转账业务代码是,确认是,延期是,取消是,紧急是o。
现在对比密码中的数字:
转账-,→+=,不对
确认-,→+=,不对
但如果看数字的位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