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对峙金銮
金銮殿内,烛火通明。萧景珩一身戎装,手持滴血的长剑,踏过殿门的门槛。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直指龙椅旁的顾晏舟。
顾晏舟,你的死期到了。萧景珩的声音冷如寒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顾晏舟却不见慌乱,反而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珩王殿下,你来得正好。有些真相,是时候大白于天下了。
他缓缓从袖中取出一卷明黄的绢帛,绢帛边缘已经泛黄,显然年代久远。
先帝遗诏在此!顾晏舟高举绢帛,声音陡然提高,当今皇帝得位不正,这江山本该是靖王一脉的!
殿内顿时一片哗然。随萧景珩杀入殿中的将士们面面相觑,连那些原本支持萧景珩的大臣也露出惊疑不定的神色。
胡言乱语!萧景珩厉声喝道,先帝遗诏明明传位于父皇,满朝文武皆可作证!
是吗?顾晏舟冷笑,那你可知道,当年先帝临终前,曾经秘密召见靖王,留下这封真正的遗诏?
他展开绢帛,朗声宣读:朕自知大限将至,深思社稷之重。太子年幼,难当大任。特传位于弟靖王,望其励精图治,保我大周江山永固
遗诏的内容震惊四座,连萧景珩也一时愕然。如果这封遗诏是真的,那么他的父皇确实是篡位者,而顾晏舟作为靖王的后人,确实有资格争夺皇位!
这这不可能!一位老臣颤声道,先帝驾崩时,老臣就在跟前,亲眼看见传位于当今皇上的遗诏
那是伪造的!顾晏舟打断他,真正的遗诏被当时的宰相,也就是我的祖父暗中调换。为了保住这个秘密,我顾家忍辱负重数十年,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拨乱反正!
萧景珩心中波涛汹涌。他想起小时候,父皇曾经无意中提起过,靖王叔父死得蹊跷。难道
即使这遗诏是真的,萧景珩强自镇定,与你勾结北狄、祸乱朝纲有何关系?你若真有心拨乱反正,大可光明正大地提出,何必行此卑劣手段?
顾晏舟放声大笑:光明正大?你们萧家掌控朝政数十年,党羽遍布朝野,我若光明正大,岂不是自寻死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为了夺回本该属于我的一切,用些手段又何妨?
所以你就不惜引狼入室,让北狄铁蹄践踏我大周山河?让无数将士枉死沙场?让百姓流离失所?萧景珩越说越怒,顾晏舟,你口口声声为了江山社稷,实则只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
私欲?顾晏舟面色狰狞,你们萧家夺我江山,杀我族人,这笔血海深仇,我怎能不报?
他猛地指向殿外:你可知道,我祖父是怎么死的?是被你的皇祖父赐下毒酒!我父亲是怎么死的?是被你的父皇派刺客暗杀!我顾家上下三百余口,如今只剩下我一人!这笔血债,我要你们萧家血偿!
殿内陷入死一般的寂静。如果顾晏舟说的是真的,那么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恩怨,确实难以用对错来衡量。
萧景珩沉默良久,缓缓开口:即便你说的是真的,那也是上一代的恩怨。当今皇上勤政爱民,励精图治,大周在他的治理下国泰民安。你为一己私仇,置天下百姓于不顾,这就是你顾家的为臣之道吗?
勤政爱民?顾晏舟嗤笑,你可知为了掩盖篡位的真相,你的父皇杀了多少知情人?为了巩固权力,他又铲除了多少忠良?这些,你又知道多少?
萧景珩心中一颤。他确实听说过一些传闻,但始终不愿相信。
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顾晏舟继续道,若今日我赢了,后世史书上,你们萧家就是篡位逆贼,而我顾家就是拨乱反正的忠臣!
你错了。一个虚弱的声音从殿外传来。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皇上在沈清璃的搀扶下,缓缓走进大殿。他虽然面色苍白,但目光依然威严。
父皇!萧景珩急忙上前搀扶。
皇上摆摆手,直视顾晏舟:顾爱卿,你说得对,历史确实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有一点你说错了——真正的胜利,不是看谁坐在龙椅上,而是看谁赢得了民心。
他环视殿内众臣:朕登基三十载,不敢说事事做得都对,但自问对得起天地良心,对得起黎民百姓。这些年来,大周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是不争的事实。
众臣纷纷点头。确实,当今皇上虽然算不上雄才大略,但确实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顾晏舟面色阴沉:说得冠冕堂皇!若你心中无愧,为何要追杀靖王后人?为何要掩盖真相?
皇上长叹一声:朕承认,在对待靖王后人的事情上,朕确实有亏。但朕可以对着列祖列宗誓,从未下令追杀顾家后人。那些事情,都是下面的人为了讨好朕,擅自为之。
他走向顾晏舟,目光诚恳:顾爱卿,若你早些表明身份,朕必当以礼相待,恢复你顾家应有的荣光。何必走到今天这一步?
顾晏舟有一瞬间的动摇,但随即又硬起心肠:现在说这些已经太晚了!血债必须血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要的血债,朕可以还你。皇上平静道,只要你放下武器,停止这场动乱,朕愿意退位,将这江山还给你。
父皇!萧景珩惊呼。
众臣也纷纷跪地:陛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