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匆匆离去,不一会儿拿着一个绣品回来:“哥哥你看,这个绣样是不是很像?”
明辉比对之下,果然现相似之处:“这是从哪里来的?”
素心道:“是母亲留下的。她说这是沈家祖传的绣样,每一代女子都要学习。”
明辉恍然大悟:“我明白了!账册中的秘密,需要结合沈家世代相传的其他线索才能解开!”
他立即去找沈墨山。听了明辉的现,沈墨山也激动不已:“没错!我怎就没想到!快,把你父亲和福伯都请来!”
四人聚在书房,将各自知道的沈家传承一一列出:医书、剑谱、绣样、茶道、香道甚至包括一些看似普通的日常习惯。
经过三天三夜的梳理比对,他们终于破解了账册中的密码。那些符号果然是一张藏宝图,指向金陵城外的一处隐秘地点。
“栖霞山”明辉看着解密后的地图,喃喃道,“宝物就在栖霞山的某个地方。”
沈墨山神色凝重:“事不宜迟,我们明日就出。”
次日清晨,一辆马车悄悄驶出沈家老宅,向栖霞山方向而去。车内,沈墨山、沈墨林、明辉和福伯神情肃穆。
“伯父,找到宝物后,我们该如何处置?”明辉问。
沈墨山望着窗外飞驰的景色,缓缓道:“那要看是什么宝物。若真是关乎国运,自当交由明主,护佑苍生。”
沈墨林担忧道:“只怕这一路不会太平。赵守仁的眼线遍布各地,我们此行恐怕早已被他察觉。”
明辉坚定地说:“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完成这个使命。这不仅是为了沈家,更是为了天下百姓。”
福伯忽然道:“大少爷,老奴有一计”
四人在车内低声商议良久,一个引蛇出洞的计划渐渐成形。
到达栖霞山时,已是黄昏时分。按照地图指示,他们找到了一处隐蔽的山洞。洞口藤蔓缠绕,若非有地图指引,极难现。
点燃火把,四人小心进入洞中。洞内幽深曲折,走了约莫一炷香时间,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一个巨大的石窟。
石窟中央,有一个石台,台上放着一个古朴的木匣。
明辉正要上前,被沈墨山拦住:“小心机关。”
他仔细观察四周,现石台周围的地板有异。按照沈家剑谱中的步法,他小心避开机关,顺利取回木匣。
木匣上刻着一行小字:“唯有德者,可承此重。”
沈墨山恭敬地打开木匣,里面不是预想中的奇珍异宝,而是一卷帛书和一枚古朴的玉佩。
展开帛书,众人皆惊。上面记载的,竟是前朝皇室秘传的治国方略,以及一批忠臣良将的名录。那枚玉佩,则是调动一支秘密力量的信物。
“原来如此”沈墨山恍然大悟,“这果然是一件关乎国运的宝物。得此物者,可得天下!”
突然,洞外传来一阵笑声:“多谢诸位带路,这份大礼,赵某就笑纳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守仁带着大批侍卫,堵住了洞口。
危急关头,沈墨山却异常平静。他转身面对赵守仁,朗声道:“赵大人,你可知这宝物为何藏于此地?”
赵守仁冷笑:“不必故弄玄虚,快快交出宝物,或可留你们全尸!”
沈墨山不慌不忙:“只因这宝物,唯有德者方能驾驭。你赵家心术不正,纵使得了宝物,也必遭天谴!”
赵守仁大怒:“休得胡言!来人啊,给我拿下!”
就在这时,洞外忽然传来震天的呐喊声。原来是福伯事先安排的援兵赶到,将赵守仁的人马反包围。
混战中,明辉护着木匣,且战且退。赵守仁见状,持剑直扑明辉。
眼看剑尖将至,沈墨山挺身而出,为明辉挡下这一剑。利刃穿胸,血如泉涌。
“伯父!”明辉悲呼。
沈墨山强忍剧痛,对明辉微笑:“记住沈家的薪火交给你了”
说罢,他用力推开明辉,抱住赵守仁,向洞内深潭跃去。
“兄长!”沈墨林痛呼,却已来不及相救。
潭水汹涌,瞬间吞噬了两人踪影。
明辉跪在潭边,泪如雨下。手中木匣重若千钧,那里承载的不仅是国运,更是伯父用生命守护的信念。
洞外的战斗渐渐平息,福伯带人冲进洞来。见此情景,无不悲恸。
三日后,沈墨林的伤势稍愈,与明辉、素心在沈家祠堂设祭。
明辉捧着那卷帛书和玉佩,跪在沈墨山灵位前,郑重宣誓:“伯父在上,侄儿明辉对天誓,必当继承沈家遗志,守护这件宝物,择明主而献之,护佑苍生。沈家薪火,永不断绝!”
烛火摇曳,映着三人坚毅的面容。沈墨山虽已逝去,但他的精神已在下一代心中生根芽。
薪火相传,慧命永续。沈家的故事,还将继续书写下去
喜欢浮世金钗录请大家收藏:dududu浮世金钗录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