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示意云裳起身坐在身旁,继续道:“你父亲刚复职,朝中多少双眼睛盯着他?沈家如今看似风光,实则如履薄冰。与宋家联姻,不仅是成全你们小儿女的情意,更是稳定朝局的一步棋。”
云裳抬头,惊讶地看着太后。
太后意味深长地道:“九王爷余党未清,朝中需要一股清流稳定大局。宋沈两家联姻,可震慑那些心怀不轨之人。这个道理,你可明白?”
云裳心中震动。她终于明白,自己的婚事早已不是个人私事,而是关乎朝局平衡的大事。太后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她与宋青书的婚事,有利于稳定朝纲。
“云裳明白。”她低声应道。
太后满意地点头:“明白就好。腊八节的宫宴,哀家期待你的到来。”
回府的路上,云裳心乱如麻。太后的暗示如同一道枷锁,将她牢牢锁住。她原以为拒绝宋青书是出于家族责任和个人选择,却没想到这选择竟会影响到朝局稳定。
马车行至沈府门前,云裳刚下车,就看见宋青书站在不远处,似乎已等候多时。
“云裳,”他走上前,神色凝重,“我今日来,是有要事相告。”
云裳看着他被冻得通红的鼻尖,心中一软:“进府说话吧。”
书房中,宋青书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这是我昨日偶然截获的,你看看吧。”
云裳展开信纸,越看越是心惊。信中详细记录了九王爷余党欲对沈家不利的计划,包括栽赃陷害、挑拨离间等多种手段。
“这这是从何而来?”云裳声音颤。
宋青书面色凝重:“我从贾家一个即将离京的仆从手中得来。贾世清离京前,命他将此信交给我。”
云裳忽然明白了贾世清那日的欲言又止。他虽背弃婚约,但终究不忍见沈家遭难。
“多谢宋公子示警。”云裳强自镇定,“沈家会小心防范。”
宋青书深深看着她:“云裳,如今的局势你也看到了。九王爷余党视沈家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沈伯父虽得圣心,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宋沈两家联姻,不仅是为了情意,更是共同应对风险的最好方式。”
云裳闭上眼,感到一阵无力。太后的话言犹在耳,宋青书的劝告合情合理,就连贾世清的警告也印证了联姻的必要性。所有的路似乎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她必须接受这桩婚事。
“宋公子,”她缓缓开口,声音疲惫,“若我应下婚事,你能否答应我一事?”
宋青书眼睛一亮:“你说。”
“无论将来局势如何变化,无论沈家是起是落,请你不要后悔今日的选择。”她抬眼看他,目光清澈而哀伤,“我不愿见到有一天,你因为我、因为沈家而陷入两难境地。”
宋青书握住她的手,郑重道:“我宋青书对天誓,此生绝不负你。无论沈家是起是落,无论局势如何变化,我对你的心,永不变。”
云裳看着他坚定的眼神,终于轻轻点头:“好,我答应你。”
宋青书喜出望外,几乎要跳起来。他紧紧握着云裳的手,激动得语无伦次:“云裳,谢谢你我这就回家禀明父母,择日再来提亲”
送走宋青书,云裳独自在院中站了许久。雪花飘落在她的肩头,她却感觉不到寒冷。
她终于做出了选择,一个符合所有人期望的选择,一个对沈家最有利的选择,一个稳定朝局的选择。可为何,她的心中没有喜悦,只有深深的无奈与悲凉?
“姐姐。”云柔不知何时来到她身边,为她披上一件斗篷,“你应下婚事了?”
云裳点头。
云柔轻声问:“姐姐开心吗?”
云裳望着漫天飞雪,良久,才轻声道:“开心与否,已经不重要了。人生在世,有太多身不由己。我们能做的,只是在有限的选择中,择其善者而从之。”
她转身回房,留下一个孤寂的背影,渐渐消失在漫天风雪中。
腊八节宫宴那日,太后当众宣布了宋沈两家的婚事,满朝文武纷纷道贺。云裳穿着华丽的宫装,站在宋青书身边,接受众人的祝福。
她微笑着,举止得体,俨然一个幸福的待嫁新娘。只有她自己知道,这笑容背后,藏着多少无奈与隐忧。
宴至中途,云裳独自走到殿外透气。望着宫中辉煌的灯火,她忽然想起贾世清离京那日的背影,想起父亲狱中的血书,想起宋青书提亲时炽热的眼神。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既然已做出选择,就只能勇往直前。
只是,在那无人看见的角落,一滴清泪悄然滑落,很快消失在寒冷的夜风中。
人心善变,很多时候,不是人想要变,而是时局逼得人不得不变。在这金陵城中,又有多少人像她一样,做着违心的决定,顾此失彼,身不由己?
喜欢浮世金钗录请大家收藏:dududu浮世金钗录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