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渊没有回答,但眼神说明了一切。
当夜,沈渊辗转难眠。他起身点亮油灯,取出笔墨,想给小宝留一封信。可提笔良久,却不知该写什么。
承诺会回来?前路未卜,他如何能许下诺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嘱咐听话?孩子已经足够懂事。
告诉他真相?说他爹爹很可能不会再回来?这太残忍。
笔尖的墨滴在纸上,晕开一团黑影。沈渊放下笔,走到窗边。月色如水,洒满庭院,那株青草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倔强。
他想起白日里在河边,小宝教他打水漂的模样;想起孩子在他怀中安睡的温度;想起那双满是信任的眼睛
心中的坚冰,在这一刻彻底融化。
第三日,启程的日子到了。
天未亮,沈渊便起身最后检查行装。林薇为他准备了充足的药材和干粮,老张头连夜烙了不少饼子,王氏则细心地将他的衣物一件件叠好。
唯有小宝,从早起就闷闷不乐,躲在房里不肯出来。
“去吧,跟他道个别。”林薇轻声道。
沈渊犹豫片刻,走向小宝的房间。孩子坐在床边,低着头,小手紧紧攥着衣角。
“小宝。”沈渊在他面前蹲下。
孩子抬起头,眼圈红红的,却倔强地不让眼泪掉下来。
沈渊从怀中取出那只草编小鸟,轻轻放在孩子手中:“这个,还给你。”
小宝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
沈渊抬手,第一次主动摸了摸孩子的头:“等我回来,你再教我编更好的,可好?”
小宝愣住,不敢相信地看着他:“沈叔叔还会回来?”
沈渊点头:“一定会。”
这是他此生第一个郑重的承诺,对一个孩子。
小宝扑进他怀里,放声大哭。沈渊紧紧抱着他,感受着这份毫无保留的依赖与信任。
晨光熹微中,沈渊、林薇、陈明三人踏上了前往并州的路。赵大人派了一队官差护送,马车后还跟着几辆装载粮食和药材的货车。
出镇的路上,不少百姓自前来送行。他们捧着自家产的鸡蛋、蔬果,非要塞进车里不可。
“沈公子,林大夫,一定要平安回来啊!”
“这些干粮带着路上吃!”
“并州路远,千万保重!”
一声声叮嘱,一句句祝福,沈渊一一记在心里。
马车行至镇口,沈渊忍不住回头。医馆门前,王氏牵着小宝,老张头站在一旁,正用力挥手。
小宝突然挣脱王氏的手,向前跑了几步,大声喊道:“沈叔叔——我等你回来——”
稚嫩的童音在晨风中飘荡,传得很远很远。
沈渊的眼眶湿润了。他抬起手,用力挥了挥。
马车转过山坳,青峰镇渐渐消失在视野中。沈渊收回目光,看向前方蜿蜒的道路。
林薇轻轻握住他的手:“可是舍不得?”
沈渊摇头,又点头:“舍得,是因为知道要回来;舍不得,是因为有了牵挂。”
陈明在一旁笑道:“没想到沈大公子也有这般柔情的一面。”
沈渊但笑不语。他掀开车帘,看向窗外。田野里,农人已经开始春耕;山路上,有商队络绎不绝;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一切都透着勃勃生机。
“并州灾情虽重,但只要人心向善,总有渡过的一天。”他轻声道。
林薇点头:“就像小宝说的,石头跳几下,就有几分快乐。灾民们需要的,不仅是粮食药物,更是希望。”
沈渊若有所思。他取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翻开新的一页,提笔写下:
“稚子之心,如明镜,如清泉,照见本真,涤荡尘埃。世道再艰,人心再冷,总有一份纯真能融化坚冰。这份纯真,在孩童眼中,亦在每个人心里。”
笔尖沙沙,马车辘辘。前方的路还很长,但沈渊知道,这一次,他不再是一个人独行。
春风拂过原野,带来远方的气息。并州在望,而归期,已在心中。
喜欢浮世金钗录请大家收藏:dududu浮世金钗录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