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瑶喃
时间是最好的药物,虽然缓慢而煎熬。
在药物的辅助和心理医生的耐心引导下,蒋瑶喃在努力康复。
她不再整日以泪洗面,虽然情绪的浪潮依旧会不定期袭来,但至少,她学会了在浪潮中保持呼吸,不再轻易被淹没。
她开始能吃得下饭,能在天气好的时候,由母亲陪着在医院楼下的小花园里走一走。
她看着父母因为她的每一点微小好转而露出的丶小心翼翼又难掩欣喜的神情,心里那片冰冷的荒凉,似乎也被这迟来的暖意,稍稍融化了一角。
只是,她依旧沉默。
大部分时间,她更愿意一个人待着,看书,或者只是发呆。
她注销了所有旧的社交账号,像一只彻底换壳的寄居蟹,将自己与过去完全剥离。
一年的休养期结束,面对复学的问题,杨爱华理所当然地认为该回粤海中学。
“瑶喃,粤海的教学质量毕竟好一些,咱们回去,好好跟老师道个歉,把落下的功课补上……”
“不。”蒋瑶喃打断母亲,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平静和坚决,“我不回粤海。”
那是她噩梦开始的地方。
那些走廊上的指指点点,公告栏前异样的目光,办公室里的冰冷判决,以及校门口那场让她尊严尽失的拉扯……
每一帧回忆都像一根刺,扎在她的神经上。
她无法想象自己如何再踏进那个校园,如何面对那些熟悉或陌生的面孔。
即使她的同学已经毕业,但她实在是没办法会粤海中学,害怕那里的每一草一木。
“我要回泸县。”她说。
杨爱华还想再劝,但看着女儿那双沉寂如古井的眼睛,里面没有赌气,没有任性,只有一种历经创伤後的疲惫与决绝,她所有的话都堵在了喉咙里。
最终,她叹了口气,妥协了。
对于蒋瑶喃这样从粤海中学回去的“尖子生”,泸县一中自然是张开双臂欢迎。
手续办得异常顺利。
新的学校,新的环境,没有人知道她过去一年经历了什麽。
她不再是那个挣扎在重点班底层的“小县城来的女生”,也不再是那个陷入贫困生风波和抑郁症漩涡的“问题学生”。
在这里,她只是一个成绩非常不错丶话有点少的复学生。
她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中。
她不再去想未来,不去想意义,只是机械地丶却又无比专注地,完成着每一天的学习任务。
她的成绩稳步提升,很快成绩重回巅峰,就在新的班级里名列前茅。
高考结束,分数出来。她是泸县状元,但还是比没休学之前的成绩差了一些,即使如此,她也取得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足够她挑选一所很好的211大学。
填报志愿那天,杨爱华看着志愿填报指南,又开始絮叨:“瑶喃,你看粤海本地的大学也挺好的,离家近,我们也方便照顾你……”
蒋瑶喃没有说话,只是拿起笔,在第一批次第一志愿的空白栏里,毫不犹豫地,一笔一划地填上了——北川大学。
一个远离粤海,也远离泸县,位于北方,距离此地两千多公里的城市。
杨爱华愣住了,看着那三个字,张了张嘴,最终什麽也没说出来。
她看着女儿平静无波的侧脸,吐出一口气,尊重了她的决定。
蒋瑶喃要离开这儿,去更远的地方。
她要去的地方,是北川。
北川,有凛冽的风,有陌生的街,有一个可以让她彻底隐没在人群里,重新开始。
她没有和任何人告别,也没人知道她填了北川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