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滴血迹边沿一圈尽是密密的芒刺,确实唯有喷溅而上,方显此态。
但只要在刑狱一行里待久些,就会明白,这样小小的一滴血迹,可能是一宗泼天大案真相的入口,也可能只是偶然,顺着它走到尽头才发现早已离题万里。
是以何万川当时虽面露诧异,却并未是由这样一滴尚未明确价值的血掀起的波澜。
他那时真正诧异的是,李惟昭竟看得懂这一滴血里的门道。
李惟昭甫一上任,就赶上晋国公府出事,接着就是过年休沐,期间还在熟悉各项事务,一直也没正使上手办案,从未展现任何实务之能。
何万川原只当这个出身寒微的探花郎是庄和初这般一心只在圣贤文章上的读书人,不过是借着晋国公府的东风,捡到这个还没在谢宗云身上焐热就扒了下来的肥缺,扶摇直上,一步登高。
可自这一滴血上看,此人无论胆识还是学识,都被他小瞧了。
故而,让这样一个人接替谢宗云进大理寺这一步棋,究竟是哪只手下的,李惟昭这条舌头说的究竟是何人心里的话,这双手办的又是何人想做的事,何万川一时也摸不准了。
有时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未必就是真相。
今夜这琴师的死,定不简单。
如此,忽听萧承泽朝他一问,何万川又一斟酌,才道:“回陛下,此物确有极大的可能是本案凶器,不过,还要与死者伤处仔细比对过,才能下定断。”
何万川话音未落,萧明宣已冷哼出声。
“就是比对,也不能由何寺卿来作比了。”萧明宣淡淡瞥过一眼,“嫌犯李惟昭是何寺卿的直属手下,按刑狱章程,何寺卿是要避嫌的。怎麽,大理寺从来都不照章办事吗?”
“不不……”何万川忙道,“下官失言!多谢王爷提点。”
“此案凶器是本王手下寻得的,此案,本王是责无旁贷了。”萧明宣一语镇住何万川,转问道,“皇兄以为如何?”
“如此甚好。”萧承泽几乎想也未想便道,“此案看来还有不少细节需得慢慢推敲,裕王弟经验颇丰,而且出入宫禁调查也比旁人都方便些,自然是交托裕王弟,朕最放心。”
萧明宣有些潦草地应了声遵旨,又将眸光朝静了半晌的床榻间投去。
“李惟昭要暂行收押,庄和初身上也有疑点未清,梅县主言行间又对他多有维护,有同谋之嫌,为保公正,都要一并收押。”
萧廷俊一惊,这收押必是守在京兆府,那是个什麽龙潭虎xue,他一向也没少耳闻。
“凭什麽——”
“还有大殿下。”萧明宣忽也朝他一看。
萧承泽适时清了清嗓,“朕看,大皇子就不必收押了吧。那现场多干净,一看凶手就是个颇有手段,也颇有聪明之人,大皇子哪样也沾不上边儿啊。”
这话好像在护着他,又好像在骂着他,萧廷俊还没回过味儿,就听那一向与他父皇拧着干的人点头道。
“的确如此。”
“……”
“不过,”萧明宣又话音一转,“嫌犯李惟昭与大殿下同在大理寺当差,嫌犯庄和初更是大殿下的授业之师,此案上,大殿下也要避嫌才是。”
萧承泽点头,“这是自然。裕王弟一心为公道考虑,朕心甚慰。但人情与法理,若能兼顾,更好不过。”
说着,萧承泽朝那床榻间略一扬头。
那人仍有气无力地靠在床上,千钟已帮他拢好衣衫,经这一番折腾,衣上襟前那团血迹好似又扩大一重,看着更触目惊心了。
“你看他这个样子,收押在何处都不方便,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怕又要牵累一堆人受过。”萧承泽说着,声量略略压低些,道,“你皇嫂有多看重他,你也知道,朕实在不想再添一道堵啊。”
“皇兄有何两全之法?”
萧承泽皱皱眉头,做出几分为难的样子,待了片刻,才道:“不如,且将他夫妻送回庄府去,此案查清之前,随时听候传召,无令不得外出吧。”
千钟一直没作声,也在留神听着他们之间每一句话。
这话一听就比押去京兆府大牢划算多了。
千钟一留意到裕王有蹙眉的苗头,立时起身一拜,“遵旨!我代大人一起给陛下和王爷磕头,陛下和王爷大慈大悲,福寿天齐!”
吉祥话都说出去了,再驳回,那就不吉祥了。
萧明宣脸色才一暗,这篇就已揭了过去。
“那就如此吧。此案告结之前,今夜之事,任何人不得声张。”萧承泽嘱咐罢,听得在场一衆人应了,便擡擡手示意千钟起了身。
眼见千钟一起身又贴回到庄和初身边去,忽又想起些什麽。
“还有……”萧承泽一清嗓,字斟句酌着,意味深长道,“庄和初,你,有些事,也不要操之过急,身体要紧,不要再胡来了。”
庄和初暗暗一怔。
今夜之事,虽未将所有环节预先细细呈报,但至少,他要在宫里杀这琴师并栽到李惟昭身上,是与萧承泽知会过的。
怎麽就操之过急,哪里是胡来了?
萧承泽分明话中有话,可庄和初一时也实在想不出是哪里办得不妥了,只有顺着君意应了声是。
“臣知错……定慎思己过,绝不辜负圣恩。”
那倒也没这麽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