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帝臣玉阶 > 第172章(第1页)

第172章(第1页)

二来,融珍是他的亲哥哥,再加上天府紫薇的传说以及《玉阶谣》的童谣,万一杀了他,上天把自己也带走了。咋整?

沉默了许久,永兴帝融宝才缓缓开口,他刻意维持着帝王的威严,声音干涩的说道:

“摄政王……融爱卿,独孤爱卿所奏罪状,事关重大,朕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即日起,将你囚禁于东宫太子府,不得随意出入。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司联合彻查以上所有罪状,朕亲自督办。务必查清真相,给百官、给百姓一个交代!”

“囚禁东宫?”官员们低声惊呼,随即又面面相觑赶紧闭嘴不谈。

东宫太子居所在皇城之内,用来软禁摄政王,既不算辱没了融珍的身份,又能将他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这显然是永兴帝早已想好的对策。既避开了杀兄的恶名,又暂时收回了融珍的权力。

“遵旨。”融珍说完淡淡一笑没有异议。

他没有再看永兴帝融宝一眼,独自转身朝着殿外走去。

玄色的蟒纹朝服在晨光中划过一道弧线,虽已进入中年但他的背影依旧挺拔,没有半分囚徒的狼狈,仿佛不是要去东宫囚禁,而是要去处理一件寻常的政务。

文武百官见状纷纷侧身让开道路,没人敢与他对视。只有独孤林甫跪在地上,扭头看着他离去的背影。

独孤林甫眼中闪过一丝得意,但很快又被一种不安取代,他突然意识到。这场风波,可能对融珍不会有太大影。

此时融珍走出金銮殿,抬头看了一眼天空。

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真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可他心里却清楚,天阙帝国的天,很快就要变了。

而他这个摄政王,终究还是成了自己亲弟弟的眼中钉肉中刺。哪怕他们流着相同的血。

殿前侍卫上前,想要为他戴上枷锁,却被融珍抬手制止,随后他用能杀死人的眼神看着侍卫说道:“不必了,本王自己会去东宫。”

融珍说完便迈开脚步,朝着东宫的方向走去。他的步伐沉稳,一步一步,像是在走向自己早已注定的结局,或许也在等待着某个尚未可知的转机。

再回东宫

尚都城的深秋,总带着一股透人身心的凉意。

东宫的朱漆宫门缓缓的打开了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命运的钟声敲响。

满园的银杏落叶堆积,金黄的叶子在夕阳余晖中变成一种冷清的美丽。

树梢上的乌鸦孤独地叫了几声。这座曾经象征着帝国未来的宫殿如今只剩了令人窒息的寂静。

融珍踏着青石阶走进东宫时,微风拂过檐角垂落的铜铃,发出细碎又沉闷的叮当声,像极了这处院落沉寂多年的呼吸。

东宫自古就是太子储君的居所,这些年永兴帝融宝登基,因膝下无子嗣,这地方便彻底搁置了。

朱红的宫墙虽未斑驳脱落,却也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微风轻轻一吹便如细雨般落下来。

廊檐下的雕花栏杆也积攒下了厚厚的灰尘,就连原本该油亮的朱漆都没了光泽;庭院里的两棵银杏树百余年了,落叶铺了满地,没人清扫,踩上去软绵得发沉亢的声响。

融珍抬手摸了摸身旁的廊柱,手指上沾了些灰白的尘,他轻轻的捻了捻,眼底有一丝淡然的惆怅。

他只记得儿时自己陪着融宝在这院里追逐玩耍,如今物是人非,自己倒成了这东宫的“软禁之人”。

融珍没有往里走,他就站在院门口的银杏树下,望着文化殿那扇紧闭的旧门。

门楣上“文化殿”三个字的鎏金漆色虽已暗淡,但仍透着当年的气派,只是这份气派被荒废到只剩眼前的寥寂。

清脆的少年声打破了死一般的沉寂,融珍回头,看见长子融誉领着一群宫女太监向他走来。

十四岁的少年融誉已长开了些,身形挺拔,简直如他少年一般。只是少了他年轻时的野性,多了些儒雅随和的气质。

融誉身上穿的是月水蓝色锦袍,领口绣着蟒纹,手里还拿着一把折扇。

“父王,您怎么自己先过来了?我让下人备了热茶,本想跟您一同来的。”荣誉收起折扇说道。

融珍的目光扫过他身后的奴婢,宫女们捧着清扫的布巾、扫帚,太监们扛着、水桶,簸箕,他们一个个的都低着头,脚步放得极轻,显然是知道融珍的处境,不敢有半分喧哗。

“你怎么把这些人都带来了?”融珍开口问道,他的声音温和,却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严肃。

融誉直了直腰,语气带着笃定的说道:“父王被软禁在东宫,这里许久没人打理,没法住人。我让下人们来清扫一番,添些暖炉、被褥,再怎么着不能委屈了父王。”

然后他转身对着奴婢们说道:“你们仔细些,廊下的栏杆要擦干净,银杏叶都扫到墙角堆着,别刮得满地都是;正殿里的桌椅要擦三遍,帐子都换了新的,我已经让人从府里运过来了。”

荣誉一边说着,一边指挥着奴婢动手奴婢们应了声,便各自散开忙活起来。

空荡的院子热闹起来了。扫帚发出的沙沙声、水桶晃动的哗啦声,终于让这沉寂的东宫有了些烟火气。

融誉转过身,又看向融珍,眼神格外认真的说道:“父王,往后我就在东宫陪您了。府里的事有舅舅和额娘们盯着,不用我操心,我就在你身边尽孝。”

融珍闻言,轻轻摇了摇头。他抬手拍了拍融誉的肩膀,手掌已经感受到少年肩上的力道。

这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可有些事,终究不能让他掺和进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