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红正好听见,忍不住反驳:“什么命不命的,人都得靠自己。”
母女眼看要争起来,刘银凤赶紧做和事佬:“建红这么早出摊?”
李建红对她还是客气的:“今儿我同学结婚,我去帮忙。”
怪不得这么早,刘银凤:“婶儿什么时候吃你的喜糖?”
人到年纪,遇见谁好像都躲不过这句,李建红习以为常:“过两年一定请您。”
说完出门了。
女儿一走,李婶又有抱怨:“我要敢问她结婚的事,立刻摆脸子。”
李家的事,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
但大概是李建红现在也能挣上钱,人人都觉得她不该再跟父母针锋相对。
刘银凤倒觉得话不能这么说,戏文里都唱了:覆水回收万不能。
但她又不缺心眼,当着人家的面当然说:“母女哪有隔夜仇。”
李婶:“不是个个像你们雁雁一样贴心的。”
只要是夸自家孩子的好话,刘银凤照单全收,又寒暄两句才去忙活自己的事。
--
学校里,罗雁在考试。
她写政治卷子手到擒来,空出大半个小时来发呆,眼神涣散得犯困,打个哈欠都挤出一点泪花,眼前一片雾蒙蒙。
好不容易挨到考完试,教室里的气氛一下活络起来。
等老师走,班长在讲台上敲一敲:“十二点‘张大嫂’门口,大家都别迟到。”
张大嫂的饭馆就开在学校后门的胡同里,因为物美价廉,成了学生们搞活动的首选。
全班此起彼伏的应声,你叫我我叫你好不热闹。
罗雁虽然没有特别要好的同学,但跟谁也都还过得去。
有位女同学季宁看她愣愣站着,问:“罗雁,你走吗?”
罗雁:“我得先去图书馆还书。”
不然等开学就超时了。
季宁:“没事,反正还有时间,一起走吧。”
罗雁:“好。”
几个女生说说笑笑往外走,聊得五花八门。
中途有人问:“罗雁,你上次穿的那件横条纹毛衣在哪买的呀?”
“横条纹?”罗雁想了想,“在三贝勒府门口的摊子上买的。”
问话的钱荣燕家在外地,来京半年顶多去过些名胜景点,一听:“那我估摸找不到。”
罗雁:“你要是想买,我可以带你去,摆摊的是我们院邻居,卖得划算。”
钱荣燕犹豫:她是想给家里妹妹带一件的,毕竟老家见不到这样好的款式,但又跟罗雁不太熟,不好意思麻烦人家。
还是季宁推一把:“我也想买新衣服,能捎上我不?”
罗雁:“当然可以。”
季宁:“那择日不如撞日,就待会吃完饭?我明天一早的火车回家。”
她在几个人里算是领头羊,一开口几乎都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