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啧,还是陈知青有福气。”李娟羡慕说,“什么时候也能有人给我织毛衣啊。”
“说不定哪天就有了。”林青青笑道,由王凤霞给她对象织毛衣想起了谢巍,心跟着软了下来,问,“王姐,你知道大队里谁会做衣服不?”
“你要做衣服?”织毛衣不好起头,所以王凤霞说话的时候没有抬头。
李娟也朝林青青看过来,她顿了顿说:“昨天我和谢同志不是去了公社供销社吗?他给他娘买布料的时候也给我买了一块。”
“是他给他娘
买布料顺便给你买的,还是给你买布料顺便给他娘带的?”李娟打趣问。
林青青脸颊发热,但看起来很淡定:“有区别吗?”
“当然有区别了。”李娟从床上坐起来,想跟林青青仔细掰扯掰扯,但王凤霞心思敏感,察觉到她的不好意思说道:“不管是给谁买料子顺带给谁买,有这份心总是好的。”
林青青点头说:“嗯。”
李娟见她们俩都这么说,也领悟过来,不继续往下说了,问:“是什么样的料子,你打算做什么样的衣服?”
林青青下床打开柜子拿出那块料子递给李娟说:“我就想做件褂子。”
这时候的布料品种少,李娟一看料子就知道是卡其布,说道:“这料子厚实是厚实,可要是做冬装肯定不够,里面还得塞棉花。”
“我也想找人买点棉花,但不知道集市上有没有。”林青青说道。
王凤霞放下手里的活说:“集市上很少有棉花卖,你可以问问国柱媳妇,她衣服裁得好,大队里不少人做衣服都是找她,她说不定能知道谁家有棉花。”
“没错,你可以问问她。”李娟也想起来了。
林青青落户到兴丰大队的时间短,大队社员还没有认全,只知道大队里有两个叫国柱的,一个姓徐一个姓林,至于谁媳妇会做衣服就不大清楚了,问道:“哪个国柱媳妇?”
“林国柱啊,我记得他家就在谢家隔壁来着,你要是不知道,干脆明天找谢团长带你去。”李娟挤眉弄眼说,“说不准你们还能多说点话。”
她这两天见缝插针地打趣林青青,以至于林青青脸皮都练厚了,一本正经地点头说:“这也是个主意。”
李娟闻言哈哈大笑,说她不知羞。
“我点头你说我不知羞,摇头你又要说我不实诚,”林青青一脸无奈摇头,“我可太难了!”
李娟闻言哑然,不承认说:“我哪有这么胡搅蛮缠。”
她们俩斗嘴不亦乐乎,王凤霞虽然没参加,但织毛衣时唇角笑意就没下去过。
……
虽然没否认李娟的话,但林青青没真打算找谢巍带自己去,因为她想等衣服做好了穿去给他一个惊喜,所以做好之前不想让他知道。
她运气不错,第二天去林家时没有碰到谢巍,和国柱媳妇一说明情况,对方就说知道谁家的有棉花,答应做个中间人。于是沟通好衣服款式和价钱,留下一半定金后,林青青便离开了。
当时两人约定的是七天给衣服,所以之后几天林青青也没去林家问情况,一心忙会议的事。
三十号上午,林青青和杨主任又模拟了一次会议。
下午两点,大队部喇叭通知下午四点晒场开会。
作者有话要说:一更
会议
开会不用上工还能记工分,所以大队社员都很乐意开会,不到四点,人就已经到齐了,只是现场迟迟安静不下来,都在议论要开什么会,怎么大家不跟之前一样排排坐,而是围成圈坐着。
不过他们也没有疑惑太久,等杨主任走到圆圈中间的空位坐下,大家就知道这是妇联开会,当下便有不少人松散下来。
他们都是普通人,只关心能不能吃饱,日子能不能过好。国家有新政策下发文件,他们还能关心一下会不会影响到他们到手的粮食。什么妇女权益,真没几个人会在意,甚至有不少人已经在心里盘算起晚上吃什么了。
杨主任将大家的神色看在眼中,心里却不像以往那样难受,咳嗽一声示意大家安静,才慢悠悠开口:“今天叫大家来开会,是想着快过年了,大家坐在一起讲讲故事,放松放松。”
听说有故事听,不少社员都来了兴致,虽然也有不怎么感兴趣的,但情况比杨主任预想的好很多,心里对这次会议更添信心。
开场白后,杨主任用沉重的声音说:“故事开始于十五年前,期间……”
过去不过十一二年,不少社员对当时的事印象深刻,想起那时候的艰难,大家颇有感触,低声议论起来。但他们的讨论没有持续太久,便陆续被杨主任故事中,在灾害中全家都被饿死的小姑娘吸引。
“濒死之际,一个女人出现在她面前,给了她半块黑面馒头、一碗清水,问她愿不愿意跟自己走。她太饿了,她闻着面前香喷喷的馒头,毫不犹豫点头。”
听到这里,不少人松了口气,但还没等这口气出出来,故事就急转直下。
原来,这个女人是个人贩子,她给小姑娘食物不过是为了将她卖到山里。大家的心再次提起来,都在想小姑娘以后该怎么办。杨主任也没拖泥带水,短短几句就交代了小姑娘逃离人贩,被人所救,大家齐齐松了口气,心想这下遇到的该是好人了吧。
“最终,她被留在林家,又因为来时是春天,草木葱绿,被取名青青。”
满场哗然!
如果说听到小姑娘被林家人所救,大家只是觉得故事有点熟悉,等听到
林青青的名字,心里基本能确定了,纷纷朝大队干部队伍边缘坐着的林青青看去。就算有反应慢点的,顺着大家的目光看向林青青,心里也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