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我在秦朝开商店 > 第99章(第1页)

第99章(第1页)

官坊之中,除了斜织机以外,花楼织机、水转大纺车也在楚墨和相里墨的通力合作之下相继落地。

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的变化。

咸阳对生丝、麻和染料的需求激增,不少黔首下定决心来年种植桑蚕和苎麻。此外,缫丝、绩麻等相关的初加工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充足且廉价的布匹供应,也使得黔首穿衣成本降低。

巨量布匹除了流于市场,还被制成了秦军的军衣、帐篷或者旗帜,提升了兵卒的保暖和基本装备,最直接的,便是秦军的士气更加高昂了。

纺织官坊的巨大成功,为国库带来了庞大的赋税。

始皇帝再一次将目光放到了墨家身上。花楼织机、水转大纺车为大秦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近乎颠覆性的财富,嬴政重新开始评估墨家技术的价值。

在他看来,只要能增强国力,何乐而不为。

大秦的赋税来源主要有三,一是田租和口赋,口赋也就是所谓的人头税;二是徭役这种隐形税收,有些人为了不服徭役会交免役钱;三是盐铁的专卖,官府控制矿山、盐井,高价出售给黔首。

纺织官坊经营不过几月,竟然占了总税额的百分之三。

除了纺织官坊以外,高炉炼铁的影响也让始皇帝十分满意。

因为炼铁方法的转变,现在能高效、大批量生产优质钢材,铁器的价格大幅度下降。这使得铁器在农业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深耕和垦荒的效率提升。大秦“废井田”的政策落地更快,不少黔首琢磨着明年开垦更多的荒地。

更重要的是,高炉炼铁吸纳了原来军工产业的失业人口。

统一之前,大秦的兵器制造、战车制造等军工产业因为长期战争而需求旺盛,吸纳了大量劳动力。而在统一之后,战场几乎只剩下北边匈奴,大量的铁器官坊倒闭,工匠、士兵转业者超过百万人失业。

滞留在咸阳的失业军人成为了不稳定的因素。

朝野上下都需要一场战争或者新的产业来解决这一批人。

在原来的历史线中,百越战争应运而生,同时,始皇帝还投入大量的钱财进入基础工程建设,譬如修建长城,试图以工程吸纳人口。

但是这些行为并没有缓解到根源的问题,反而加剧了和民众的冲突,也成为了秦迅速灭亡的原因之一。

索性现在产业转行及时,并未造成严重后果。

大规模女工的存在,使得部分女性在家庭之外的经济贡献变得显性和重要。她们能获得一定的报酬,也使得她们的地位得到一定的提升。

纺织官坊做工的阿禾就是这样一位被影响到的女性。

阿禾的绣工很好,她的刺绣能在咸阳市亭卖出一个好价钱。

因此,她被征入了官坊之中。

实际上,在秦代,无论男女只要到了十五岁,每年都需要服役,只是服役的方向不同。

男性服役主要是兵役、筑城、修建陵墓和粮草辎重的转运,女性虽然免于战场和重体力徭役,但同样需要承担纺织役和农忙时的征调。每户人家每年都需要缴纳一定的布帛赋税,这一部分通常由女子来完成。

若是丈夫犯罪被判处修陵墓,妻女则会被编入“舂米”、“择米”的队伍。

阿禾的丈夫没有那么混不吝到犯罪。但他打她,后来,她向官府告发了丈夫的行为,她的丈夫被判处剃除须发并服劳役。

“夫有罪,妻告发”,官府定罪后婚姻自动解除,也算是秦律的好处之一了。

因为自己与丈夫和离,阿禾关注着这方面的事情。

她听闻很多女子告发丈夫之后并未和离,因为若是和离,土地房屋归夫家所有,她们难以独立生存。即便嫁妆能带走,可普通人也不过是些衣物首饰。

好在她还有一手绣活儿可以养活自己和孩子。纵然征收重税,到手的钱财也足够自己生存。

此次纺织官坊的征调,也让阿禾倍感意外。

往常官府的征调,多半只会给一些口粮、衣物作为补偿。当然也不仅限于此,完成官府的征调之后,可以抵扣掉需要缴纳的布帛赋税。

阿禾没有想到,这次官府竟然如此慷慨,还给了足额的工钱。

请邻家婶子照顾自己的孩子之后,她就去往官坊。

官坊中整齐排列的织布机也给了阿禾极大的震撼。

只一间宽阔的织室中,便有数百织机如军阵般排列。脚踏提综的轰鸣,梭子飞快在丝线中穿梭,对于习惯一个人织布的阿禾来说,十分具有压迫感。

做活久了,她也渐渐发现,官坊之中织女成分复杂。除去像她这样征调的良家女子以外,还有隶臣妾和原来的六国贵族女子。

负责她们织室的是一名名为小水的女官,织女的布匹是否合格,绣品能否呈给上官,织女的出勤、考核,还有工钱的发放全部都由她来掌控。

她很年轻也很严肃,还会识字,是官坊中少有的女官。

阿禾不知怎的,有些怕她。

阿禾进入织室之后,甫一坐下,小水从窗外探出头来,叫住了她:“阿禾,出来一下。”

周围人的目光瞬间聚集到阿禾身上,阿禾瑟缩了一下,心中也有些惧意。

是昨天做的绣样不好吗?还是她不留神间除了什么差错?

阿禾忐忑地在小水女官的面前站定。

“我看你的傅籍上有一个四岁的女儿,对吗?”

阿禾蹙了蹙眉,心里有些担忧:“是的。”

傅籍即是户籍,更是国家征发徭役赋税时的抓捕令,商鞅变法之后,所有人都被严密地记录在国家的账簿之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