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郊区偏僻的城中村,一家设备简陋的小诊所里进行取器,再通过特殊的冷藏箱运输到杏林医院进行手术。刚开始,他们还不敢太放肆,每一次的手术都做得很小心,但金钱养大了他们的贪欲,他们甚至做过一场活体取器的手术,手术地点就在医院。
那是王行的哥哥。
视频、录音、部分涉及人员名单还有黄祈找到的几位家属签字后的证词,都被黄祈和王行小心地收集备份好,就在黄祈和王行准备将此事曝光时——王行和殷茹在出租屋里服药“殉情”,黄祈也隐约察觉有人跟踪,身陷险境。好在黄祈早有计划,他将证据用邮件群发给了同事们、曾经的同学们,他们又及时利用网络扩散了舆论,同时将所有证据上交给了纪委和警局。
剧本的结尾,简陋的小诊所被查、中介、涉医护人员都被抓捕归案,运输链被查封、部分试图出逃的富豪受体也在机场被拦截,真相大白,罪犯伏法,受害者得到补偿,市三甲医院也因为医生们的挺身而出迎来了一面面锦旗和感谢。
但那对兄弟,永远长眠黑暗。
【??作者有话说】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乌灵赋》范仲淹
民国三十年鸿港沦陷时期“秘密大营救”事件对标当时香港沦陷时的“秘密大营救”,虚拟了地名,以及这个《星火渡》的剧本是根据历史进行了改编创作的,所以不完全等同于历史。
《不默而生》是根据纪录片《人体器官贩卖调查》里面的一些案例结合起来改编的,这个纪录片是国外的,国内其实也有类似的案例和新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
如果和什么电影或者是短剧有雷同之处,纯属巧合。
离别
林逢秋沉浸在《不默而生》的剧本之中,看完后久久沉默。
寻玉臣贴心地递了一杯茶给他。
菊花茶,去火气。
茶水入喉,林逢秋叹了口气:“秦渊老师非得把王行写死吗?”
虽然他看出了剧本的几处伏笔中王行已经暴露,他的死亡是必然的,但心里着实堵得慌。
“我也问了秦渊老师这个问题。”寻玉臣缓声道,“他说,这个剧本要呈现给观众的就是一个‘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故事。”
林逢秋合上平板,坐直了身子:“秦渊老师愿意和我合作吗?”
其他四个剧本也很好,但他想选《不默而生》。
这个剧本里王行这个角色,也实在适合寻玉臣。
“当然。”寻玉臣点点头,“秦渊老师很欣赏你。”
林逢秋有些疑惑:“欣赏?”
“你叫停了《春风吹又生》的拍摄,还赔偿了主创团队的损失,果决又有担当,这难道不值得欣赏吗?”
原创是每一个创作者的灵魂之火,它生生不息。
秦渊欣赏的便是林逢秋支持原创、拒绝抄袭的正直和敢作敢当的魄力。
太阳不知什么时候从云层里悄然地露出了头来,和煦的阳光洒落在小院里,林逢秋看着寻玉臣的眼睛,却恍惚觉得他的眼睛比明亮的阳光还要更晃人眼。
s+的剧本、影帝主演再加上华影的执行制片人和投资……林逢秋这段时间所头疼的问题就这么迎刃而解,而解决问题的人正眉眼含笑地看着他。
既不邀功,也不图报。
林逢秋又想起了寻玉臣那晚表明心意的那句“因为喜欢啊”,目光微暗。
他实在无法回报,也无法回应这份“喜欢”。
年轻人一时心动或是冲动都是正常的,但林逢秋比寻玉臣大六岁,十八岁的冲动用完了,二十岁的任性也收敛了,不顾后果的一次爱恨也耗尽了,现在的他只想好好拍电影。
网上有一句话很中二,但也很热血——这一次,他要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
这么一想,林逢秋忍不住笑了。
他站起了身,伸出了自己的手:“祝我们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寻玉臣也笑了起来。
他圆了自己年少时的梦。
也补给了林逢秋一份,最好的生日礼物。
……
定了剧本,接下来就是筹备融资和电影立项工作。
寻玉臣的执行力是真的很强,他们定下剧本后,工作室和华影那边就都行动起来了,经纪人去敲定合同细节,关山月去谈投资,半个月的时间,所有的投资都谈好了,合同也拟定好了,就等林逢秋和寻玉臣回云阳签字。
又过了半个多月,主创团队的组建也完成了,定下了林逢秋总导演,副导演是施黎明,摄影指导定了冯佳音和卢灿,选角导演是华影的吴霜和师幼安。
只是电影立项还需要等审核通过。
这些日子林逢秋和寻玉臣也没闲着,电影的分镜提前画了一些,人物的解读和秦渊聊了不少,寻玉臣则认真学起了医学方面的知识,老师也是现成的——急诊科出身的苏决明。
闲暇时林逢秋陪寻玉臣把青芜附近游玩了个遍,旅游淡季,人少景美,游玩起来更是惬意。一晃眼,街道旁的枫树红叶中悄然夹了几抹黄色,十月中旬,已近中秋。
寻玉臣要回云阳了,再过两天就是中秋,阖家团圆的节日,怎么都该回家过。
而林逢秋要留在小镇上,陪林引鹤。
不喜欢送别的人,借了苏决明的车,送寻玉臣去坞洲市的机场。
四个多小时的车程,高速路上车少,满眼的绿色看久了也觉得无趣了。林逢秋和寻玉臣闲聊道:“后备箱两盒月饼,一盒甜的,一盒咸的,不知道你喜欢哪种口味,就各配了一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