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穿成团宠小公主[古穿今 > 第28章 农技学堂的启蒙风暴(第1页)

第28章 农技学堂的启蒙风暴(第1页)

擂台赛举办结束。

这天楚知夏蹲在打麦场边啃玉米,看着王老汉抱着新收的麦袋,笑得合不拢嘴。

金黄的麦粒从指缝间流下来,像一道滚动的阳光。

她突然把啃了一半的玉米,往石磨上一搁,扯着嗓子喊:“乡亲们!擂台赛完事儿了,可咱的种地学问才刚开始!”

看热闹的百姓们立刻围过来,王老汉抹了把额头的汗:“公主,您还有啥新鲜招?难不成要办磨面擂台?”

人群哄笑起来,楚知夏却一本正经地掏出本卷边的笔记本,上头密密麻麻记满了笔记。

我琢磨着,得开个惠民农技学堂!

她掰着手指头数,就设在城隍庙后头的破祠堂里。

甭管是种麦子、栽菜苗,还是给牲口看病,想学啥都能来!

话音刚落,戴斗笠的汉子就挠着头嘀咕。

公主,俺们庄稼汉整日里刨地,哪有闲工夫听您说书?

楚知夏眨眨眼,突然从袖袋里掏出把野草:张大哥,您认得这是啥不?汉子凑近一瞧:这不是害庄稼的狗尾巴草嘛!错!

楚知夏变戏法似的,又摸出个小瓷瓶,晒干磨粉能当饲料,根部泡水还能治牲口拉肚子。

学堂第一课,就教大家废物变宝贝!

人群里炸开了锅,有个抱着娃娃的妇人怯生生开口:“公主,俺们大字不识一个,能听懂吗?”

楚知夏三步并两步跳上石磨,扯着裙摆转了个圈:“放心!不讲大道理,只教实在招!比如”

她抓起把麦粒,“为啥有的麦粒磨面黏?为啥同样的地,有人收十担,有人只收五担?”

王老汉叼着烟袋凑过来:“公主,你说的这些,真能教?”

楚知夏突然蹲下身,抓起老汉的手按在泥土里:“王叔,您摸这土是干是湿?太干了麦苗会渴死,太湿了又会淹死。”

“学堂里手把手教您看天、看地、看庄稼脸色!”

她越说越起劲,索性脱掉鞋,赤着脚踩在松软的土地上。

“学堂里有活教材,后院开了试验田,种着从南洋弄来的番薯藤,还有西域的甜高粱。

想学嫁接果树的,咱现场拿剪刀教;想知道为啥庄稼生虫的,捉来害虫放玻璃罐里仔细瞧!”

人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有个半大孩子举着胳膊喊:“公主,我能学吗?楚知夏一把将孩子扛上肩头,当然能!只要想学,不分老幼贵贱!学堂不收束修,还管晌午一顿窝窝头咸菜!”

日头西斜时,祠堂的破匾额被换上新木牌,歪歪扭扭写着“惠民农技学堂”六个大字。

楚知夏站在牌楼下,冲围观的百姓们晃着手里的《齐民要术》。

“明儿一早开课!头堂课教粪大水勤,不用问人的门道,来晚了可没座位!”

当晚,城隍庙后头的破祠堂亮起了油灯。

楚知夏蹲在灶台前烧火,灶膛里的火苗映红了她沾着煤灰的脸。

王老汉抱着半袋新麦推门进来:“公主,俺把金穗子留了种,明儿上课给大伙儿瞧瞧!”

火光中,两人相视而笑,窗外的蛙鸣混着夜风,送来阵阵泥土的芬芳。

秋风卷着金黄的落叶,把“惠民农技学堂”的酒旗吹得猎猎作响。

楚知夏踩着青石板,望着学堂门口排起的长队。

白苍苍的老农拄着枣木拐杖,年轻后生扛着锄头,连裹小脚的妇人都抱着孩子来旁听。

她摸了摸怀里用油纸包着的“秘密武器”,嘴角扬起一抹志在必得的笑。

“咚!”铜锣声响,学堂里顿时安静下来。

楚知夏抱着一摞花花绿绿的册子走上讲台,台下顿时炸开了锅。

“这是啥?年画儿?”

有个光头老汉伸长脖子,“公主莫不是走错片场了,咱可是来学种地的!”

“各位叔伯婶子别急!”

楚知夏哗啦翻开册子,画着腮红的太阳公公正抱着小麦苗“咯咯”笑,旁边配着歪歪扭扭的字。

“太阳晒,雨水浇,小苗吃饱快快长!”

几个认字的后生念出声,哄堂大笑:“这哪是书,分明是娃娃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