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爱你就在今生是什么歌 > 第3章 真相的镜像(第1页)

第3章 真相的镜像(第1页)

苏雨坐在编辑部凌乱的办公桌前,目光在堆积如山的资料和采访笔记间游移。电脑屏幕上打开的文档标题赫然写着:《越生死的爱恋:一个现代爱情奇迹的调查》。这已经是她重写的第七稿,但每次读来都感觉还不够——不够客观,不够全面,不够能传达那个她亲眼所见的奇迹。

窗外,城市的霓虹灯开始次第亮起,预示着又一个漫长夜晚的开始。苏雨揉揉酸胀的眼睛,思绪飘回了数月前第一次见证常现象的那个时刻——书页无风自动,灯光有序闪烁,那种颠覆认知的震撼至今仍刻骨铭心。

作为记者,她受过怀疑一切的训练;作为朋友,她目睹了无法否认的奇迹。这种双重身份让她陷入了一种近乎分裂的状态:一方面渴望以新闻专业的客观性呈现故事,另一方面又忍不住想为好友辩护,向世界呐喊“这是真的!”

“还在纠结那篇报道?”同时周辰的声音从隔断那边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苏雨叹了口气,将屏幕转向他:“帮我看一眼?我担心太主观了,或者太保守了——天啊,我甚至不知道哪个更糟。”

周辰滑动椅子过来,快浏览着文档。几分钟后,他抬起头,表情出乎意料地认真:“这可能是你写过的最重要的作品。不只是因为话题热度,而是因为它挑战了我们认知的边界。”

“但作为记者,我应该保持中立”

“中立不意味着漠然,”周辰打断她,“而是给各方公平声的机会,让读者自己判断。你这篇报道做到了——有科学解释,有自然观点,有心理学角度,还有亲友见证。让事实自己说话就好。”

苏雨若有所思地点头。也许她一直寻找的平衡点就在于此——不是弱化奇迹,也不是强化断言,而是呈现现象本身,让不同背景的专家和普通人各自解读。

重新获得方向后,她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起来。这一次,文字流畅自然,不再纠结于说服或辩护,而是纯粹地记录和呈现。

她描述了第一次目睹常现象时的震惊,详细记录了多种沟通方式的展——从简单的灯光闪烁到复杂的心灵感应。她采访了姚建邦和赵明远,记录下那些科学检测到的异常能量数据;她咨询了张大师,获得了灵性传统的解读;她甚至找到几位心理学家,探讨了哀伤与常体验之间的关系。

最动人的部分是普通人的见证——那些悄悄联系她,分享自己类似经历的人们。有失去配偶的老人,有失去子女的父母,有失去挚友的年轻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经历过无法用常规解释的连接,却因为害怕被jud而保持沉默。

“我们不是疯了,只是爱的足够深,深到突破了生死的界限。”一位失去儿子十年的母亲在采访中这样告诉她,那句话至今仍在苏雨心中回响。

报到完成后,苏雨却犹豫了。布意味着将木曲儿和姚浏的故事再次推向风口浪尖,可能引新一轮的网络暴力。但不布则意味着向恐惧屈服,让那些恶意叙事主导公众认知。

她决定最后咨询一次木曲儿的意见。

来到公寓,她现木曲儿状态出乎意料地平静。网络暴力仍然持续,但木曲儿似乎找到了一种内在的平静,不再被外界的喧嚣所动摇。

“表吧,”木曲儿听完苏雨的顾虑后微笑着说,“沉默不会保护我们,真相才会。况且”她望向那盏散着稳定光芒的台灯,“姚浏的能量需要被正确理解,而不是被恐惧和误解所扭曲。”

通过心灵连接,苏雨几乎能感受到姚浏的支持和肯定——一种温暖而坚定的能量充盈着房间。

最终决定做出后,一种奇特的平静降临。苏雨知道,无论结果如何,她做了认为正确的事情。

报道布的时刻来临了。周辰动用了他在媒体的所有资源,确保报道能在多个平台同步布,最大限度地减少被断章取义的可能。

点击“布”按钮的那一刻,苏雨感到一阵眩晕般的释然。无论结果如何,种子已经播下,现在只能等待它如何生长。

最初几小时,反响似乎平平。一些常规的分享和评论,但没有掀起太大波澜。苏雨开始担心报道会石沉大海,不被注意。

然而,深夜时分,情况开始变化。一位着名的心理学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报道,配文说:“无论你相信与否,这篇文章提出了关于意识、爱和连接的重要问题。我们需要更多这样开放而深入的讨论。”

这条分享像打开了闸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讨论。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普通网民不同背景的人从各自的角度解读这篇报道,形成了一个多元而复杂的对话场域。

最令苏雨惊讶的是,许多之前保持沉默的公众人物开始分享自己的类似经历——一位着名主持人谈到失去母亲后感到的持续陪伴;一位科学家谨慎地分享了自己无法解释的研究数据;甚至一位政治家谈到爱和连接如何越政治分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