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不会,好不容易有人主动跟她说话,不正是练习说话之道的最佳人选么。
她虽然下定决心要练习这门技术,可你让一个一直以来有事说事、说话又不好听的人跟人主动搭讪,还是有点难度的。
另外学习技术也要挑人,最起码女主吕青竹她就不想搭理,她怕说多了会产生弄死吕青竹的想法。
倒不是想给原主报仇,而是这本书女主三观绝对有问题,云舒不想改变别人三观,各人有各人的活法么。
但绝不希望别人的三观恶心到自己。
现在既然机会来了,云舒不想错过,于是认真回答道:“不满十五岁,没有。”
“十五啊,那是小了点。”
说完后毫不留情转向旁边的吕青竹和李佳佳。
云舒陷入了深深的怀疑中,是哪句话说错了么?她自认为很诚恳,咋就不理她了呢?
那边王婶子同样的话术又一字不差地来了两遍。
另外一个妇人不说话,就在旁边捂嘴偷笑。
吕青竹和李佳佳到底跟云舒不同,几句话就脸色通红,还夹杂着委屈愤怒,但人家笑呵呵的跟你说话,也不好直接撕破脸。
王婶子显然不知道适可而止,两个女知青越害羞她越来劲。
话题已经从‘有没有对象’,过渡到你想找个啥样的,又介绍了村里都有哪个哪个后生,着重突出她家里的三个儿子是如何如何的优秀。
儿子这么优秀,当然不能娶谁都行,要求未来儿媳妇一定要带嫁妆来。
接着问起两个知青的家庭情况。
三个男知青就算开始没听懂,现在也知道这王婶子有问题。
往轻里说,是跑这来占便宜,严重点,过两天传出什么风言风语,对这两个女知青可不是好事。
孙红旗插了两次嘴,想把话题岔开,都被另一个婶子给打断了。
终于忍受不了的李佳佳率先作,“叫你一声王婶子,还真把自己当成长辈了,我家里啥条件跟你有啥关系,你跑这来查户口呢。”
这句话不知道能不能让王婶子见好就收,倒是能证明东北话确实传染,这才多久,好好的普通话‘什么’,就跟着变成‘啥’了。
王婶子收起了笑,“你这小姑娘咋说话呢?我这么大岁数问问你家里情况咋地了,还不能问啊,你家是有啥见不得人的?”
“你”
显然,王婶子无意间的话正说到了李佳佳不能言说的痛处。
这时云舒捅咕了一下王婶子,“王婶子,你咋不问我家里啥情况呢?”
云舒此时插嘴倒不是给李佳佳解围,也不是听不出来王婶子不安好心。
她只是不会说话,又不是傻子。
但这重要么?
练习说话之道可不止是好好说话,让对方心情愉悦,从而达到某种目的。
怼人也算,而且也同样重要。
这方面云舒觉得也是自己的弱项,以往有人得罪她,都是直接开干,但这个时代显然不行。
哪怕晚上套麻袋都是下下之选。
最好是当面把人怼死,既能出气,还能让人知道她不好惹。
她现在一个小姑娘背井离乡的,让好人喜欢她,坏人不敢惹她,才更有利于她生存。
王婶子没好气说道:“你个小屁孩跟着掺和啥?”
显然云舒不在她的儿媳妇考虑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