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她写的字 > 引力初显 文字之外的涟漪(第2页)

引力初显 文字之外的涟漪(第2页)

“谢谢苏老师的指点,豁然开朗。——林夕”

我不知道她有没有看到。也许没有。也许看到了,但不会回应。

但这不重要。我只是想表达我的感谢和认可。对于这样一个用文字筑起高墙的人,或许也只有通过文字,才能传递一丝微弱的善意。

“夕姐,”小圆推门进来,打断了我的思绪,“体能教练到了,该去训练了。”

“好,马上。”我收敛心神,合上笔记本。

接下来的体能训练,主要是核心力量和身体控制。叶文婧不是动作型角色,但她需要有一种科研人员长期伏案工作後,依然能保持的丶内敛的体态和力量感。

我练得很投入,试图在每一个平板支撑的颤抖中,在每一次瑜伽拉伸的极限里,去体会那种“内在引力”与“外在控制”之间的角力。

汗水浸湿了运动服,肌肉因为力竭而微微颤抖。但大脑却异常清醒,充满了关于叶文婧的新想法。

训练结束後,我一边用毛巾擦着汗,一边走向休息区。看到陈灏和他的助理坐在那边,似乎刚结束他的部分训练。

“林老师,练得挺拼啊。”陈灏擡眼看了看我,语气随意。

“基础差,得多练练。”我笑了笑,在他旁边的沙发上坐下,拿起水瓶喝水。

“听说你今天在线上会议里,还特意感谢了那位原作者?”陈灏忽然话题一转,嘴角带着一丝玩味的笑,“没必要这麽捧着吧?她那种……沟通方式,也就李导他们吃这套。”

我的心微微一沉。果然,剧组里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苏晴的价值。

我放下水瓶,语气平静,但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陈老师,我不是捧着。苏老师那句话,确实点醒了我,让我对叶文婧的理解深了很多。我觉得这对表演有帮助,所以感谢是应该的。”

陈灏挑了挑眉,似乎有些意外我的直接,随即无所谓地耸耸肩:“行吧,你们女演员心思细。反正戏演好了就行。”

他站起身,带着助理离开了。

我看着他的背影,明白这只是开始。在这个复杂的剧组生态里,我对苏晴的认同和维护,可能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关注甚至非议。

但我不後悔。

那份批注文档,那句“内在的引力坍塌”,对我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养分。作为一个演员,追寻角色的根源,尊重故事的源头,是我的本分。

晚上,我回到宿舍,再次打开那份批注版剧本,结合今天新的感悟,重新审视叶文婧的几场重头戏。感觉果然不一样了。那些文字不再是平面的指令,而是充满了内在张力和心理依据的行动指南。

我尝试着对着镜子,练习其中一段叶文婧在数据崩溃前夜的独白。

没有大的动作,没有夸张的表情。我只是站在那里,眼神放空,聚焦在虚空中的某一点,手指无意识地反复摩挲着剧本的边缘,语速平稳,但声音底下,试图注入那种被无形引力拉扯丶理性框架濒临破碎的细微颤抖。

练了几遍,感觉比之前好了不少。

我停下来,看着镜中的自己。那个努力向叶文婧靠近的林夕。

忽然,一个念头冒了出来。

既然可以通过批注交流,既然她愿意在会议上用文字发声……那麽,如果我以讨教角色为名,给她发一封邮件呢?

这个念头让我心跳有些加速。

会不会太唐突?会不会给她带来压力?

但……我是真的有很多关于叶文婧的疑问,想要得到她的指引。这无关八卦好奇,纯粹是出于对角色的负责。

犹豫再三,对表演的极致追求最终还是压过了顾虑。

我打开邮箱,新建邮件。收件人输入周编辑之前群发邮件里苏晴的地址。主题斟酌了很久,最终写下:“林夕-关于叶文婧角色理解的几个问题请教”。

正文里,我极其诚恳地写道:

“苏老师您好,冒昧打扰。

我是演员林夕,很荣幸能参与《星墟》的拍摄,并尝试诠释叶文婧博士这个充满魅力的角色。

今日线上会议,您关于‘内在引力坍塌’的见解,令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反复研读您之前的批注,收获良多,但仍有几处关于叶文婧内心轨迹的细节,百思不得其解,渴望能得到您的指点。

附件是我整理的几个具体问题,主要集中在第三幕她决定啓动危险实验前後的心理变化细节。不知您是否方便时,能否拨冗一看?任何您的只言片语,对我而言都将是莫大的帮助。

无论如何,非常感谢您创造了叶文婧。期待能尽我所能,将她真实地呈现于荧幕。

祝好,

林夕”

我将事先写好的丶列着几个具体表演困惑的文档附上,反复检查了几遍措辞,确认足够尊重丶诚恳且不会给对方造成负担後,深吸一口气,点击了发送。

邮件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

我靠在椅背上,心里有些忐忑,又有些释然。

我不知道这封邮件会石沉大海,还是会得到回应。

但这像是一次主动的伸手,一次试图跨越屏幕内外丶连接两个世界的尝试。

无论结果如何,我迈出了这一步。

夜渐深。

城市的灯火在窗外连成一片模糊的光海。

一封来自演员的请教邮件,承载着对角色最深切的渴望,悄无声息地,滑入了那个寂静邮箱的未读列表里。

等待着,或许永远不会响起的回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