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她的文字还爱他 > 暗流与紧握的手(第1页)

暗流与紧握的手(第1页)

暗流与紧握的手

窗台上的白色花盆,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安静的焦点。每天清晨醒来,或傍晚归家,我和林夕总会不约而同地先去窗边看看。土壤依旧保持着播种时的褐色,平静无波,仿佛时间在那里陷入了停滞。但我们都知道,变化正在肉眼无法触及的深处悄然发生,这种等待本身,就带着一种笃定的希冀。

“心墟笔记”的专栏合约正式签订,第一篇题为《冬日,以及等待发芽的种子》的稿件,在我反复打磨後,也发给了《栖心》的主编。写作的过程,像一次自我梳理。我将对那盆未出芽的番茄的期待,与自身内心从荒芜到试图重建的历程交织在一起,探讨着耐心丶信念与生命本身那股沉默却强悍的力量。主编回信很快,赞誉有加,称稿件“沉静而有力量,于无声处听惊雷”。

这种在创作上获得的肯定,与林夕稳定温暖的陪伴,共同构筑了我内心前所未有的安全感。我甚至开始觉得,那些曾经几乎将我吞噬的风浪,或许真的已经远去,生活终于肯展露它平和温顺的一面。

然而,现实的河流,表面平静,水下却总有暗流涌动。

一个寻常的周三下午,我正对着笔记本电脑,尝试构思下一篇专栏的框架,手机突兀地响了起来。屏幕上闪烁的名字,让我的心微微一沉——是母亲。

自从我与林夕的关系以那种不体面的方式曝光後,我与家里的联系就变得极其稀少且艰难。父母是那座我出生丶成长的小城里最普通的中学教师,一辈子恪守本分,观念传统。他们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女儿与另一个女人的恋情,更无法承受随之而来的丶街坊邻里和亲戚间或明或暗的非议。最初的几次通话,总是以母亲的哭泣丶父亲的沉默和我的无力辩解告终,最终不欢而散。後来,我们之间便形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冷战状态,互不打扰,仿佛就能维持表面上的平静。

此刻,母亲突然来电,一种不祥的预感悄然爬上心头。

我深吸一口气,接通了电话。

“喂,妈。”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後传来母亲压抑着情绪丶略显沙哑的声音:“小晴……你最近,还好吗?”

“我很好。”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您和爸呢?”

“我们……就那样。”母亲含糊地带过,随即,语气变得急切起来,“小晴,妈看到网上那些……那些你和那个林小姐的照片了,还有好多人说的话……妈这心里,跟刀绞一样……”

我的心骤然收紧。尽管我刻意回避,但那些信息,终究还是通过各种渠道,流到了他们那里。

“妈,那些都是乱写的,您别信。”我无力地辩解着,知道这种话语在根深蒂固的观念面前有多麽苍白。

“妈不是不信你,是……是担心你啊!”母亲的声音带上了哭腔,“你说你,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非要走这条路!现在闹得人尽皆知,你让爸妈以後在这小城里怎麽擡头做人?你让那些学生怎麽看你爸?还有你自己的身体……你那病,受得了这些刺激吗?”

一连串的质问,像冰冷的石子,砸在我刚刚愈合不久的心上。那些被我努力压抑的丶对父母的愧疚,对外界眼光的恐惧,瞬间又被勾扯出来,隐隐作痛。

“我的病现在控制得很好。”我试图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坚定,“而且,我和林夕在一起,很开心,很稳定。这就是我选择的生活。”

“稳定?开心?”母亲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痛心疾首的失望,“小晴,你醒醒吧!那种关系能有什麽结果?她能给你一个家吗?能陪你一辈子吗?等你老了,病了,谁管你?你现在是被她迷了心窍了!”

“妈!”我打断她,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抖,“请您尊重我的选择,也尊重她。”

电话那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只能听到母亲压抑的丶细微的抽泣声。那声音像一根细线,紧紧缠绕着我的心脏,让我几乎窒息。

良久,母亲才用一种极其疲惫丶仿佛耗尽了所有力气的语气说:“小晴,爸妈老了,就你这麽一个女儿……我们只是希望你能过正常人的生活,安安稳稳的……你以前不是这样的,都是那个病……还有那个林夕……”

她没有再说下去,但未尽之语像一块巨石,压得我喘不过气。她将我的“不正常”归咎于我的疾病和林夕,这比直接的斥责更让我感到无力和悲哀。

“妈,我这边还有事,先挂了。”我仓促地说完,不等她回应,便切断了通话。

放下手机,房间里一片死寂。方才构思专栏时的那点灵感和宁静,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熟悉的丶冰冷的沉重感,从四肢百骸弥漫开来。我蜷缩在沙发上,将脸埋进膝盖,感觉自己仿佛又变回了那个在中学走廊里,被孤立丶被指责丶无处可逃的女孩。家庭的牵绊,永远是照见内心脆弱最清晰的那面镜子。

我不知道就这样呆了多久,直到门口传来钥匙转动的声音。

林夕回来了。

她推开门,脸上还带着室外带来的寒气,嘴角习惯性地扬起笑容。但她的目光在触及蜷缩在沙发上的我时,笑容瞬间凝固,眼神锐利起来。

“苏晴?”她快步走过来,蹲在我面前,伸手擡起我的脸,看到我红肿的眼睛和未干的泪痕,她的眉头紧紧蹙起,“怎麽了?发生什麽事了?”

我看着她关切焦急的眼神,心中的委屈和压力仿佛找到了宣泄的出口,眼泪再次不受控制地涌出。我断断续续地,将母亲来电的内容和那些刺人的话语告诉了她。

林夕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只是握着我的手越来越紧。她的脸色渐渐沉了下去,眼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有心痛,有愤怒,还有一种深切的无力感。她可以为我挡住外界的明枪暗箭,却无法轻易化解来自至亲的丶以爱为名的伤害。

听我说完,她沉默了片刻,然後伸出双臂,将我紧紧拥入怀中。

“对不起,”她在我的发顶轻声说,声音低沉而沙哑,“让你承受这些。”

我用力摇头,泪水浸湿了她大衣的布料。“不关你的事……是我……我好像永远都没办法让他们满意,没办法做一个‘正常’的女儿……”

“听着,苏晴,”林夕稍稍退开一些,双手捧住我的脸,迫使我对上她无比认真丶无比坚定的目光,“你不需要为任何人的期望而活,包括你的父母。‘正常’的标准是由谁来定义的?循规蹈矩丶嫁人生子就是正常吗?不,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选择能让自己真正快乐和成长的道路,这才是对自己人生最大的负责,这才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她的话语,像一道强光,穿透我心中的迷雾。

“至于家,”她继续说着,眼神温柔下来,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承诺,“家不是一张纸,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家是心之所安。有我,有你,有我们共同经营的这个空间,有我们一起种下的那盆番茄,有你的‘心墟笔记’,有我的剧本……这就是我们的家。现在,未来,都是。我会一直在你身边,陪你到老,无论健康还是疾病。”

她的承诺,不是虚无的浪漫,而是沉甸甸的丶基于现实磨砺後的决心。我望着她近在咫尺的眼睛,那里面有对我痛苦的全然接纳,也有引领我走出泥沼的无穷力量。

内心的冰封,在她的话语和体温中,一点点融化。那份因家庭压力而带来的彷徨与自我怀疑,虽然未能完全消失,却不再能轻易地将我击垮。

“嗯。”我哽咽着,用力点头,伸出手回抱住她,将脸深深埋在她的颈窝,汲取着那份令我安心的气息。

我们就这样在渐暗的暮色中相拥了很久,直到彼此的情绪都慢慢平复。

“晚上想吃什麽?”林夕轻轻拍着我的背,语气恢复了平时的轻快,“我去做,或者我们点外卖?吃点甜的怎麽样?心情会好一点。”

我摇了摇头,从她怀里擡起头,看着她:“我们一起去超市买菜吧,我想吃你做的番茄牛腩了。”

我想和她一起,走入那充满烟火气的人间,像一对最寻常的伴侣,挑选食材,讨论做法,用这种最朴实的方式,来确认我们共同构建的丶真实的“家”的存在。

林夕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我的用意,眼中漾开温柔的笑意。

“好。”她拉起我的手,“我们去超市。”

当我们牵着手,走在超市明亮温暖的灯光下,穿梭在摆放着琳琅满目商品的货架间时,我感觉到那只被林夕紧紧握住的手,传递过来的不仅仅是温度,更是一种坚定不移的力量。

家庭的暗流或许依然存在,外界的风雨也可能再次来袭。

但我知道,只要这只手不曾放开,我就有勇气,去面对一切。

而窗台上那盆沉默的土壤,也仿佛在无声地预示着——无论地表之上经历怎样的严寒或风雨,生命本身,总会找到它破土而出的方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