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穿越成寡妇婆婆张雯 > 第283章 一根咸萝卜救了半条命(第1页)

第283章 一根咸萝卜救了半条命(第1页)

谢云书睁眼的那一刻,晨光正斜斜地切过窗棂,落在他干裂的唇边。

他的瞳孔起初涣散,像是沉在深井底的人终于浮出水面,呼吸艰难而迟滞。

可当那一声微弱却清晰的“咱家的鸡……叫了吗?”从他嘴里挤出来时,苏晚晴的手猛地一颤。

她几乎是扑上前去,指尖触到他额头的瞬间,滚烫的温度让她心头一揪——退烧了,但虚得厉害。

她强忍住鼻尖泛起的酸意,将手中那碗米汤往前送了送,声音哑得不像自己:“叫了,天没亮就叫了,雷夯还说它比往常多叫三声,像是知道你要醒。”

米汤清寡,可里面浮着半片腌得黑的咸萝卜,边缘卷曲如枯叶,颜色深褐近墨。

那是她亲手用去年秋收最后一坛老酱缸底渣渍泡出来的,村里老人讲,泪腌的东西最养魂,苦根生甘,命才能续。

谢云书的目光落在那块萝卜上,许久不动,仿佛在辨认什么久远的记忆。

忽然,他嘴角轻轻扯了一下,极淡的一笑,像风吹皱湖面:“你说得对……它真不像眼泪了,倒像咱俩的日子——又咸,又有滋味。”

苏晚晴怔住。

不是因为这句话多动人,而是——这是他第一次,以清醒的姿态,和她谈“日子”。

不是求生,不是交代后事,不是隐喻朝堂权谋,而是实实在在地说:咱们的日子。

有咸萝卜,有破屋,有鸡鸣,也有彼此。

她眼眶骤热,低头咬住下唇,不敢让他看见。

可手却不自觉地更稳了些,一勺一勺,将温热的米汤喂进他口中。

每一口都慢,像是怕惊扰了一场刚苏醒的梦。

门外风动,一道素布裙影悄然掠入院中。

青鸾戴着粗布头巾,扮作寻常村妇,袖中却藏着一只暗紫陶瓶。

她脚步轻得像猫,目光扫过柴门、水缸、墙角晾晒的草药,最后停在窗纸上那道瘦削的身影剪影上。

“他醒了?”她低声问。

苏晚晴点头,接过陶瓶时不免狐疑:“太医院的人若查起来?”

“查不到。”青銮冷笑,“这不是药,是活物。”她掀开瓶盖一角,一股极淡的酸香逸出,似酒非酒,似乳非乳,“用你们村井水里的酵菌液为主料,加七味辅引调和而成。它不在《千金方》里,也不在《御药典》中——因为它本就是你们酿出来的命。”

苏晚晴眸光一闪。

她懂了。

这不是施舍来的救命丹,而是他们自己种下的因,结出的果。

杏花村的土,杏花村的水,杏花村的日晒与夜露,全都在这一瓶“养脉散”里活了过来。

当天午时,她便将药液混入三餐必吃的酱菜中。

雷夯准时登上村口高台,鼓槌轻落,《新生谣》的节拍缓缓响起——短、短、长,再短、短、长……与七日前唤醒地脉的节奏截然不同,这一回,是春芽破土的频率,是血脉再生的律动。

每敲七下,谢云书指尖便会微不可察地抽动一次。

他的脸色依旧苍白,但气息渐稳,经脉如冻河解封,一丝丝回暖。

而就在第三日夜里,小春子悄无声息地翻身上房,伏在屋脊之上,盯着村外林间那道一闪而过的黑影。

玄圭会的人来了。

她没有惊动任何人,反而次日清晨召集村童,在晒谷场上摆出整整七十二口空缸,缸口贴满撕碎的账册纸片——全是伪造的“脉动曲线图”残页,上面密密麻麻画着起伏波纹,标注着“辰时三刻,震于东隅”“酉时六分,应于心脉”等虚假数据。

孩子们嬉笑着绕缸奔跑,谁也不知道,这是一场诱敌之局。

当夜,密探果然潜入,盗走“证据”悄然离去。

数日后,京城萧府。

萧老相看着呈上的“铁证”,先是勃然大怒,继而仰头大笑,笑声震得梁上灰尘簌簌落下:“总算断了根!让他们拿这些废纸去交差吧!”他猛地摔杯,“真正的图呢?”

“已烧制成陶签,共九百零七枚,随‘晚晴长堤’的地基一同浇筑。”小春子跪在堂下,声音平静,“堤成之日,便是脉归之时。”

萧老相久久无言,最终只叹一句:“苏晚晴啊苏晚晴,你不仅会种田,还会布阵。”

此时的杏花村,阳光正好。

谢云书已能倚门而坐,身披薄毯,面色仍显虚弱,眼神却清明如洗。

他手中捏着一根银针,正一点点挑开一块风干多年的酱皮——那是苏晚晴留作引子的老酱壳,表面皲裂如龟背,内里却隐隐透出琥珀色光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