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管理学的智慧 > 第25章 上智之一见大24 邵雍(第2页)

第25章 上智之一见大24 邵雍(第2页)

老吴没跑路,反而做了两件事:

统计下属的“实际能力”,跟领导申请“新人先从个项目开始,熟练了再增加”,避免新人直接被扣工资;

帮下属把“大项目”拆成“小任务”,比如把“做一场直播”拆成“写脚本、找嘉宾、控场”,让下属更容易达标。

最后下属不仅没少拿工资,还慢慢适应了新考核,老吴也被评为“最佳主管”——老吴没推翻考核制度,但他留任做的“缓冲”,帮下属少受了“政策的苦”,这正是邵雍推崇的“贤者尽力”。

二、评注的“务实智慧”:别等“有权力”再做事,当下能帮一点就是“功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评注里的李燔、莲池大师、鲜于铣,其实都是邵雍“不跑路逻辑”的延伸——别觉得“没职位、没权力”就做不了事,也别为了“不违背政策”就硬逼百姓,“务实帮人”比“硬扛或跑路”都强。

李燔和莲池大师:“小事也是功业”,别嫌“帮得少”

李燔说“不用等当官有职位才做功业,能帮到人的地方就是功业”,莲池大师更实在:“哪怕把挡路的凳子摆正,也是件善事”——这对应现在的“职场小事”:

比如同事赶报告赶得没时间吃饭,你顺手帮他带份饭;比如客户看不懂合同条款,你多花分钟解释清楚;甚至办公室打印机卡纸了,你顺手修一下——这些“小事”不是“没意义”,是实实在在帮了人,比“觉得自己没本事就啥也不做”强。

鲜于铣:“不硬逼百姓”,既不违政策又护民,才是真本事

鲜于铣当转运副使时,百姓不愿要青苗钱,王安石派人质问他,他说“愿意要就给,不愿要总不能强迫吧”——这对应现在的“基层不搞一刀切”:

比如社区推广“老年助餐”,不强迫老人“必须订一个月”,而是“想吃就订,不想吃就停”;比如街道推“垃圾分类奖励”,不硬罚“分错的人”,而是“奖励分对的人”——这样既没违背上级政策,又没让百姓难受,就是评注说的“上不害法,下不伤民”,比“硬推完任务就不管百姓感受”的人靠谱多了。

三、核心启示:遇到“难搞的环境”,别慌着“跑路”,先想“我能帮点啥”

邵雍和评注里的人,其实都在说一个道理:“完美的环境很少见,务实的做事人更重要”。不管是职场、基层,还是生活里,遇到难搞的事,别先想着“辞职”“摆烂”,记住三点:

先问“我留下能帮谁”,再想“我要不要走”

比如社区社工想辞职,先想“我走了,老人没人帮挂号怎么办”;比如主管想辞职,先想“我走了,下属没人帮沟通指标怎么办”——留下能帮到人,就别轻易走;

别嫌“帮得少”,“一分好处”也是真好处

帮老人填一次挂号信息、帮下属拆一个项目、帮同事带一份饭,这些“小事”看似不起眼,但对被帮的人来说,就是“及时雨”——别等“能帮大忙”再动手,当下能帮一点是一点;

“不硬扛、不硬推”,找“中间路”最靠谱

像鲜于铣不强迫百姓要青苗钱,像老吴帮下属优化考核指标,不是“违背规则”,是“在规则里找惠民的空间”——硬扛规则会累,硬推规则会伤人,找“中间路”既能完成事,又能帮到人。

【原文】邵雍

熙宁中,新法方行,州县骚然。邵康节闲居林下,门生故旧仕宦者皆欲投劾而归,以书问康节。答曰:“正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也矣。投劾而去何益?”(边批:正论。)

(评:李燔(朱晦庵弟子。)常言:“人不必待仕宦有职事才为功业,但随力到处,有以及物,即功业也。”莲池大师劝人作善事,或辞以无力,大师指凳日:“假如此凳,欹斜碍路,吾为整之,亦一善也。”如此存心,便觉临难投劾者亦是宝山空回。

鲜于铣为利州路转运副使,部民不请青苗钱。王安石遣吏诘之。铣日:“青苗之法,愿取则与。民自不愿,岂能强之!”东坡称铣“上不害法,中不废亲,下不伤民”,以为“三难”。仕途当以为法。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dududu智囊里的管理学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