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泠注视着她的眼睛,说:“她既然找你做过心理治疗,那么,在明知我是为她而来的情况下,你不可能不去查看她的资料。而从刚才的反应来看,你并没有把她,和我的问题联系起来。”
林霏:“?”
叶泠继续道:“两种情况,一,你学艺不精,二,就连你也不知道筱筱更多的信息。”
“鉴于你是季青推荐的,我更倾向于后者,既然如此,我更没有留下的必要了。”
“……还是跟小孩子打交道舒服啊,哄两句什么都说了。”
林霏无奈地叹口气,看着叶泠的背影,诡异地被激起了几分斗志。
她扬起声音,说:“耿筱筱是被家人发现精神状况不对,送来找我做心理咨询的病人。”
“你说的没错,我并不知道关于她的很多信息。她只来过两次,也确实没有跟我说很多东西。甚至更多情况下,她的话都是前言不搭后语,为了隐瞒而错漏百出。”
“但,我毕竟是心理医生,你就不想知道,我视角里的她吗?”
“人是很容易思维固化的,换个视角看看,没准会收获更多信息哦。”
叶泠停住了,林霏嘴角挂起志在必得的微笑。
“作为交换,你坐下,我们先聊聊你的问题,如何?”-
虽说叶泠是重新坐下了,但林霏并没指望她“老实交代”。
她慢慢悠悠给自己添了半杯红茶,说:“季青大致和我讲了你的情况,你想让我帮忙分析,耿筱筱为什么会选择跳海,是吗?”
叶泠看着她,问:“你对她了解多少?”
林霏耸了下肩,说:“你不是猜到了吗。”
刚才的那段问话几乎就是她了解的全部,甚至还要更少。
比如“家庭和睦、父母宠爱”,她就完全没看出来。
童年与家庭留下的烙印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会深深铭刻在灵魂上,难以祛除。
但在她遇到的那个“耿筱筱”身上,很难察觉到这样的印记。
也因此,她没有发觉叶泠问的是耿筱筱,进而被抓住漏洞。
“我对耿筱筱的印象算是比较深的,因为她看起来很想配合我,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不过话虽如此,两次会面,也足以让我建立一个对她的基础认知。但想要分析结果更准确的话,就需要你来补全一些信息了。”
林霏简明带过情况,说:“不知道从哪里说起的话,你可以先和我讲讲你们的第一次见面?”
叶泠沉默看着她,像在评估,林霏大大方方让她看,反正既然她决定留下,那大概率不会走第二次。
在心里数到第十下,叶泠开口了。
“我不确定,那算不算第一次见面……”
依旧是高中,在姜玉蘅的家,叶泠第一次见到耿筱筱。
中考是一道分水岭,隔开小大人和大小孩。
三四岁的年龄差距,足以隔开两个世界,再加上叶泠本就不是会关注旁人的性格,因此,她起初是没留意到那个小孩的,只在意识到是姜扶风的女儿后,多看了几眼。
某种不可言说的心理,让她想知道,和母亲曾是好友的姜扶风,养出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
答案当然是,和她截然相反。
仅仅一个下午,叶泠就不止一次地看到那个小孩撒娇,三言两语就哄得其他同学晕头转向,帮她写假期作业。
连带偶尔很严厉的姜老师,对待她都像是无底线的纵容,会瞒着女儿,偷偷给她拿夏天小孩子不能吃的“第二根”雪糕。
娇纵的印象就此留下,除此之外,便是很会看人眼色。
因为她从没尝试过跟她对话。
之后,叶泠向姜玉蘅辞去了物理课代表的“职务”,也就没再见过她。
直到四年前。
再出现在她眼前的,完全像是另一个人。
不熟悉社交潜规则,有一点怕生,再就是,对所有的一切都很好奇。
叶泠说:“再见到她那天,她的求死意志很强烈,我刚把她救起来,她恢复意识后,第一反应仍是往水里跳。”
“所以,我用了一些比较激烈的手段,在那之后,她明显有些怕我。”
闻言,林霏轻笑:“原来是你,耿筱筱和我提到过救了她的人,如你所说,她确实很怕你。”
叶泠扯了扯嘴角:“所以我才觉得奇怪,害怕不应该躲得远远的吗?”
她倒好,三天两头找借口凑上来,一开始甚至因为害怕,要拉上姜老师当镇山石。
“而且,筱筱时不时会给我一种游离感。尤其是在私下相处时,她的情绪总会忽然因为某种原因变化,更开心,或者更低落。”
“除此之外,她的性格也变化很大。这绝对不是错觉,发现这点后,我私下问过姜老师,她说,筱筱是受了刺激才会这样。”
“但,如果不是呢?”
林霏挑眉:“你在怀疑什么?”
“怀疑……”叶泠眨了下眼,声音轻飘,“我也不知道,只是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还缺乏最关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