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教堂后院就用上了电灯。四间卧室都走了电线。
比尔在德国早见过电灯,此刻亮起来的灯光,让他一时恍惚。
二十年了,除了之前偶尔受教会差遣去上海几次,他在这里再也没有见过电灯。
久违了!
但是他也意识到,未来这样的灯,一定会在村庄的家家户户亮起来。
毕可就别提多高兴了。德西还在土墙上敲钉子固定电线,她就在下面一路追随着,递锤子。
有媳妇当帮手,真是干活儿不累。
全钉完了,德西说。
“走,我们去看看怎么烧水。”
一根连着电线的细金属管绕制螺圈放入暖瓶。
德西观察过,这种铁皮暖壶里面玻璃内胆容易炸裂,所以他用的电热棍功率不大,刚刚足够。
给大家讲了操作注意事项,避免触电。一演示,才几分钟,水就沸腾了!
几个人围着,就像在看表演魔术一样。
李婆婆动手实践了两遍。哎呀,这东西烧水也太快了!
不用灶眼生火、架锅、添柴,省事还干净。
今天毕可洗漱时,别提多惬意了。用热水太方便了。
冬天虽然不是天天洗澡,但洗脸洗脚,也能洗得舒服了。
那个洗澡的木桶笨重,德西从镇上拉来了一个塑料大桶,他们两口子专用。
像小可这样的身材,可以坐进去洗。
如今天气凉了,德西又买了那种塑料浴罩,像蚊帐一样吊在天花板上,围裹下来固定在地面几处,避免热气散。
再加上他包裹好的浴室门,里面一点儿都不会冷。
小可想起去年冬天,洗澡那个又冷又冰的难受劲,现在还瑟瑟抖。
如果不洗,一个月过去,皮肤又痒又有泥,怎么样都不舒服的。
德西改造的浴室,不光是大家洗得舒服,接待李玉园,也没问题。
今日烧水方便,就寝时间也早些。
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让他们都觉得安心、满足。
德西再次在床上搂着媳妇的时候,小可跟他讲了玉园的事。
小可说,正是因为认可李玉园的人品,才敢把这些书展示给她。
分享是教徒的美德之一。但是现在分享给谁,是需要甄别的。李玉园果然值得。
“德西,我觉得你说得特别对。我们都应该学习。玉园姐对英语特别感兴趣,她今天看的都是英语书。”
德西点点头。
“我听说她是上过大学的。那些年轻人,都是读过书的。只是现在,可惜了。”
德西轻轻一声叹息。但是,这不是他能解决的。他只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个别与自己理念相同的人。
不过今天,李大和明显是把他说的一些话听进去了。
大和是他在这里真心交往的朋友。如果对方想学,他会尽自己所能地教他。
他轻轻吻着小可的脸颊。
“媳妇,你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