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小石头长大变成了什么 > 第79章 淬刃锋芒(第1页)

第79章 淬刃锋芒(第1页)

南方的冬日,晨雾弥漫,潮湿的寒意能钻透骨髓。新兵连的作息已成铁律,天未亮,急促的哨声便刺破黎明,王石安和七班的战友们如同条件反射般弹起,在一片黑暗中精准地整理内务、打背包、冲向操场。那种最初的慌乱与混沌已渐渐被一种疲惫却有序的节奏取代。

战术训练场不再是平坦的操场,而是专门开辟的、泥泞不堪的低桩铁丝网障碍场。

“低姿匍匐——前进!”郑班长的口令像砸在地上的冰雹,冷硬无情。

王石安卧倒在冰冷的泥浆里,污泥瞬间浸透了作训服前襟。眼前是离地仅几十厘米高、带着倒刺的铁丝网,身后是班长锐利的目光和战友的喘息。他必须用肘部和膝部的力量,使身体紧贴地面,像蛇一样艰难前行。

泥土、碎石、甚至还有不知名的尖锐枯枝,摩擦着他的肘部和膝盖,每一次前进都伴随着火辣辣的疼痛。冰冷的泥水灌进袖口、领口,呼吸间全是土腥味。铁丝网上的倒刺时常钩住衣服,出刺耳的撕裂声。

有人动作稍高,背上立刻传来铁丝网刮过的触感,虽不致命,却足以让人心惊胆战。训练结束后,每个人的肘部和膝盖都磨破了皮,渗着血丝,混合着泥污,火辣辣地疼。军医简单消毒后,第二天结痂,又会在下一次匍匐中再次磨破。这些伤痕,成了新兵们口中苦涩却带着一丝自豪的“战术勋章”。

“预备用——枪!”

“杀!”

训练场上,杀声震天。王石安手握训练木枪,按照口令猛地向前突刺,动作迅猛,目光紧盯前方假想敌。

刺杀训练不仅是技术的磨练,更是胆气和血性的淬炼。最初,许多新兵,包括王石安,喊“杀”声时总带着些犹豫和羞涩,突刺的动作也软绵无力。

“没吃饭吗?声音大点!刺出去要狠!想象对面就是敌人!”郑班长怒吼着,逐个纠正动作,“突、刺、架、搏、踢!要狠!要稳!”

一遍遍的练习,手臂酸麻,虎口红。但渐渐地,那“杀”声变得整齐划一,充满了原始的爆力;突刺的动作也变得凌厉果断,带起了风声。王石安感到,每一次全力刺出和怒吼,都仿佛将胸腔里积压的疲惫、思乡、甚至一丝恐惧,狠狠地宣泄出去。这种最原始的近战格斗训练,正在以一种野蛮的方式,将“有我无敌”的信念砸进他们的骨髓里。

最考验意志的,是第一次长途负重拉练。

凌晨出,背负近二十公斤的背包、武器、水壶挎包,在丘陵山地间徒步行军六十里。道路崎岖,时而要攀登陡坡,时而要涉过冰冷的溪流。

最初的十里,尚有力气;二十里后,肩膀被背包带勒得生疼,脚底开始烫,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又像是踩着火炭;三十里,体力接近极限,呼吸粗重,汗水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在衣服上结出白色的盐霜。

王石安咬着牙,调整着呼吸,死死跟着前面战友的背影。他想起弟弟在技校车间里满手油污的样子,想起父亲佝偻的背,想起母亲含泪的眼。“窄门你走”弟弟的话仿佛在耳边响起。他不能停,更不能倒下。

队伍中开始有人掉队,被收容车拉走。郑班长跑前跑后,时而厉声催促,时而简短鼓励:“坚持住!过了这个山头就好!”

最后十里,完全是意志的比拼。王石安感觉双腿像灌了铅,意识都有些模糊,只是机械地迈动脚步。当终于看到营区的轮廓时,队伍里爆出一阵微弱却激动的欢呼。很多人几乎是瘫倒在地,抱着肿胀的双脚,龇牙咧嘴,却又满脸成就感和难以置信的兴奋。

新兵连是个小社会,也开始显现出差异。有人体能天生出众,跑五公里如履平地,被班长青睐,成为“尖子”;有人学习能力快,战术动作一教就会,是“机灵鬼”。

王石安不属于这两种。他体能中上,但不拔尖;学习动作不算最快,但极其认真刻苦。他更像是一只“笨鸟”,靠的是沉默的坚持和一种不服输的韧劲。

练匍匐,他比别人多爬几趟,肘部的伤疤最厚;练刺杀,他晚上对着空气加练突刺动作,直到胳膊抬不起来;拉练,他默默帮体力不支的战友多背一个水壶。

郑班长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很少表扬人,但有一次王石安因为低姿匍匐动作标准、度达标,被班长在全班面前简短说了一句:“王石安,动作还行。”这已是莫大的肯定。

第一次阶段性综合考核到来。五公里越野、战术基础动作、射击预习、条令条例笔试。

王石安五公里跑了良好,战术良好,笔试优秀。最让他意外的是射击考核。

或许是天生对机械有种手感,或许是那份沉静的性格使然,据枪、瞄准、击……他做得异常沉稳。“砰!砰!砰!”五子弹,虽然只是预习弹(或初步实弹射击),但报靶员示意时,郑班长看了一眼靶纸,难得地挑了挑眉。

“王石安,四十五环。优秀。”

那一刻,周围战友投来惊讶和羡慕的目光。王石安自己也有点懵,他只是按照班长教的,努力控制呼吸,平稳击。这个意外的“优秀”,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他的心里。他第一次在新兵连,凭借自己的努力和特质,真正触摸到了“优秀”的边缘。

喜欢小石头成长记请大家收藏:dududu小石头成长记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