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斗门
御书房里,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泠渊和玄圭并肩站着,将谢明德一家遇害的事原原本本禀报了一遍。
“……儿臣臣弟办事不力,未能及时预警,赶到时已……”玄圭的声音越说越低,头也垂了下去。
龙案後的皇帝脸色铁青,手指捏着奏报的边角,几乎要把它捏碎。
“好,好得很!”皇帝猛地将那份奏报摔在桌上,“朝廷命官,携家带口,在你们眼皮子底下跑了,而且还被人灭门!朕的脸面,朝廷的颜面,都被你们丢尽了!”
泠渊沉默着,没有辩解。
就在这时,站在一旁的太子玄烁忽然上前一步,躬身道:“父皇息怒!此事……此事确实骇人听闻,但想来皇叔与六弟也绝非有意。想必是那谢明德自知罪孽深重,得罪了其他仇家,才招此横祸。皇叔与六弟一时失察,也是情有可原……”
他不说还好,这一“求情”,皇帝的火气更是蹭地往上冒。
“情有可原?”皇帝冷笑一声,目光锐利地扫过泠渊和玄圭,“谢明德掌管户部钱粮,现在人都死了,线索全断!你们告诉朕,接下来该怎麽办?啊?”
他抓起另一份奏折,重重拍在桌上:“于清河汛期将至,原定的筑坝工程因款项亏空丶主事官员横死,现在一团乱麻!明年雨季之前若不能完工,下游三州七县的百姓怎麽办?你们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玄圭额上冒出细密的汗珠。
皇帝深吸一口气,强压怒火,盯着两人:“谢明德的案子,给朕继续查!至于于清河的工程……泠渊,玄圭,朕给你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这筑坝的差事,现在就交给你们二人督办。若是办好了,将功折罪。若是办不好……”
他顿了顿,声音冷硬:“届时,就别怪朕不讲情面,数罪并罚!”
“儿臣臣弟,领旨。”两人齐声应道,声音沉重。
端王府,凌霄阁内
泠渊下朝回来的时候,脸色不太好。
言舒正坐在窗边做小衣服,看他连朝服都没换就坐在那儿,就知道肯定有事。她放下针线,让春桃去端碗热汤来。
"王爷,怎麽了?"
泠渊揉了揉眉心,把谢明德的事和于清河筑坝的差事说了。说到皇帝发火那段,他语气还算平静,但言舒听得出里头的憋闷。
"……皇兄把这烫手山芋扔给我们了。办不好,怕是要挨重罚。"
言舒心里咯噔一下。谢明德这一死,果然後续麻烦不断。
"于清河……是不是青峰峡那段要筑坝?"她忽然问。
泠渊擡眼:"你怎麽知道?"
言舒当然知道。她穿越前在端王陵寝中整理过这份资料,清清楚楚记得永业年间于清河溃坝的事。当时用的就是"分流筑坝"的老法子,结果汛期一来,坝没扛住,下游淹了好几个县。
而後来解决青峰峡水患的,是一种叫"连环斗门"的技术。
"我……好像在哪本旧书上看到过,"她尽量说得不确定,"青峰峡那地方水流太急,硬筑高坝怕是不牢靠。"
泠渊来了兴趣:"对,工部报上来的就是筑高坝。"
言舒走到书桌边,铺开纸。她画功不行,只能歪歪扭扭画出个葫芦形状的峡谷。
"王爷你看,青峰峡这个地形,水到这儿就被掐住了脖子,劲儿特别大。要是硬堵,就像用手去挡激流,时间长了肯定撑不住。"
她在葫芦腰上点了三个点。
"我在想,能不能在这儿丶这儿丶还有这儿,建三座矮一点的石头闸门?水小的时候关上蓄水,水大的时候依次打开,把那股猛劲儿一层层卸掉。"
她一边说一边画,把记忆中"连环斗门"的原理尽量讲清楚。说着说着,她突然愣住了——等等,这技术不会是她教他的吧?
她心跳突然快了起来。难道历史在这里打了个结?
泠渊起初只是听着,後来越听越专注。他走到桌边,手指在那三个点上敲了敲。
"你这想法……有点意思。"他擡头看她,眼神里带着探究,"哪本书上看的?这法子很老道,不像随便想的。"
言舒心里一紧,放下笔:"记不清了,可能就是哪本讲水利的古书……"
她不敢多说,生怕露馅。总不能说这是你死後我在你墓里看到的吧?
泠渊盯着她看了会儿,没再追问。他把那张草图拿起来仔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