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没凭据。"泠渊截住他的话头,"但人家玩的是阳谋,不是阴谋。他们拿准了帝王心术,吃定了朝堂讲究平衡。皇兄就算再偏疼你,坐在那个位置上,也不能不顾忌'衆意'和所谓的'後患'。"
"那……那就这麽认了?"玄圭梗着脖子,不甘心,"我和雪儿……"
"皇兄没当场收回旨意,就还有馀地。"泠渊语气没什麽起伏,"眼下这局面,堵住那些人的嘴,平息流言,是关键。"
玄圭猛地擡头:"怎麽堵?总不能让我去退婚!"
"退婚不可能,君无戏言。"泠渊淡淡道,"但让于大人动一动位置,离开兵部这个风口浪尖,或许能让他们消停点。"
玄圭瞳孔一缩,瞬间明白了。这是要断尾求生,自断一臂。他嘴唇动了动,想说什麽,最终却颓然地塌下了肩膀。这道理,他懂,只是……不甘心。让于大人调职,这话谁去跟父皇说?怎麽说?
言舒在一旁轻轻叹了口气。这朝堂上的刀光剑影,杀人不见血。
---
第二天朝会,气氛比前一天更凝滞。
果然,又有大臣旧事重提,话里话外还是兵权过于集中那套。
皇上听着,眉头越皱越紧。他看向一直沉默的泠渊:"端王,此事你怎麽看?"
泠渊出列,躬身道:"回皇兄,臣弟以为,衆位大人所虑,不无道理。臣弟手握兵权,宸王又将与兵部联姻,确易惹人非议。臣弟……深感不安,唯恐有负皇兄信任,亦不愿见朝堂因此纷争不断。"他语气诚恳,带着恰到好处的忧虑,却绝口不提具体如何解决,更不提及于清河半个字。
皇上盯着他看了片刻,目光又扫过底下那些大臣,以及一脸紧张丶生怕婚事有变的玄圭。他沉默良久,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
殿内静得能听见呼吸声。
终于,皇上缓缓开口:"衆卿所言,朕深思过了。兵权关联国本,确需谨慎。于清河……"他顿了顿,看向站在兵部队列中的于侍郎。
于清河心头一紧,出列跪下:"臣在。"
"你于兵部任职多年,勤勉得力,此次冬猎兵械校验亦是有功。"皇上话锋一转,"都察院左都御史一职空缺已久,正需一位老成持重丶清正廉明之臣担此重任。朕看,你就很合适。即日起,调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于清河愣住了,随即叩首:"臣……领旨谢恩。"声音里听不出什麽情绪。
玄圭猛地擡头,看向皇上,又飞快地瞄了一眼面色平静的泠渊,最终死死低下了头。他明白了。父皇这是……明升暗降,用调离于大人来堵那些人的嘴。
"至于宸王与于家千金的婚事,"皇上继续道,语气不容置疑,"朕金口玉言,赐婚照旧。"
"陛下圣明!"底下响起一片附和声,只是不知这声"圣明"里,有几分真心。
---
端王府
泠渊回来後便将朝堂上的事说了,言舒轻轻抚摸着肚子,低声道:"于大人这算是……明升暗降了。"
"嗯,从三品侍郎,到二品御史,听着是风光。手里没实权了。"他语气平淡。
"皇上自己下的旨……"言舒转过头看他,"你没说什麽?"
"说什麽?"泠渊擡手,轻轻拂去她肩头并不存在的灰尘,"皇兄是明君,自有圣裁。"
言舒靠向他,感受着他身上传来的温热:"也是。皇上金口玉言赐了婚,也不好收回。可大臣们说的,听着也有道理。这大概……是眼下最好的结果了。"
泠渊揽住她的肩,目光落在窗外灰蒙蒙的天上:"那首儿歌,不会凭空冒出来。"
言舒把手放在隆起的腹部,嗯了一声。是啊,童谣不会自己长脚,这京城里的风,从来就没停过。但至少眼下,这场风波,算是暂时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