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也不太赞成孙青这么分配,但也不好说什么。
“你先看我翻,别乱动手。”
她虽然不好说什么,但显然也没打算让笨手笨脚的秦巧梅浪费自己的时间。
两个人一组,如果有人帮倒忙,那更是浪费时间。
秦巧梅心里早有预料,也不急,真就在旁边静静地看,还挑了一把稍微轻点的三叉子拿在手中适应。
王楠干活利落,三叉子很听她的话,手起叉落,一下子就进去半截,剩下的半截用脚踩住,往下一压,整个三叉子头就没进地里,在小幅度翻出来,把土块打散。
动作一气呵成,动作快如流水。
王楠一口气翻了一小垄,抬头看看低头,估摸着得有小一个小时了,秦巧梅还静静地站在那,看的认真,也没有不耐烦。
是个好性子的姑娘。
王楠最讨厌一些心浮气躁,心不踏实还不虚心求教的人,看秦巧梅看的认真,把自己的位置让了出来,“你试试。”
这就是打算教秦巧梅了。
秦巧梅拎着自己挑好的工具上前,还道了声谢。
王楠也累了,拿着搪瓷缸倒了一缸热水,拄着手肘站在一旁看,现秦巧梅确实手法生疏,但自己干活的步骤却让她学出了个十成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这一点,就比孙青那边不停问“这么多籽厚不厚,薄不薄,塑料上压几块石头”的孙胜美好多了。
“你把三岔子这样放,可以稍微省力点。”
她忍不住指点。
秦巧梅按照王楠的说法试了试,确实省力不少,明亮的眼神一弯,“谢谢王姐。”
她试探性地叉了下土,力气小了,没叉进去。
她又把三叉子拔出来,这次用了脚,力气大了,难拔出来。
孙青刚把王楠翻好的地撒上菜籽,见此就忍不住嘲讽道,“都快晌午头了,你怎么还翻不出一块地,孙胜美都知道一垄地撒多少籽了,知道盖土薄厚了。”
踩一捧一,明显就是故意找茬挑刺。
秦巧梅没说什么,一旁的王楠就先皱了眉头。
不过到底是一个小组的,孙青还是小队长,孙胜美还是她外甥女,不好说什么,只能又端起缸子,指点秦巧梅几句。
秦巧梅以前能踏踏实实坐在电脑前,老老实实一份工作做了四五年,此时也能安安心心研究怎么翻好一块地。
何况她上辈子又不是没种过菜,虽然只是在阳台上,用花盆种的,但她有的是耐心。
别人在休息的时候,秦巧梅还在不停练习。
陈丽嘴上说着不急,但行动上却恰恰相反。
日头当中的时候,就回去拿了笔和本子来大棚找秦巧梅。
大棚里人挺多的,中午大家都喘口气,有的出去溜达,有的吃着自己在家带的干粮垫一下肚子,还有的聚在一起聊天。
只有秦巧梅,一直在那块地忙活,手里的三叉子翻来翻去。
“闺女,你不休息休息吗,别累狠了。”
这些小媳妇乍一开始下地干活确实有挺多斗志昂扬,势头过猛,一身干劲。
但因为掌握不了正确方法,第二天多数都起不来炕了。
“从前在家还真没用过,我多练练。”
秦巧梅笑了笑,抬手放在自己手里的东西,掏出来一块手帕打湿了,擦了擦手。
“我现在给您写一份。”
“行,不用写那么多,就写一点点基础的就行,我家那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别到时候就图个新鲜还让你白费精力。”
“行。”秦巧梅又笑了笑,“你家孩子多大了。”
“十二。”
“行。”
大棚里没干净的地,秦巧梅索性找了个地方坐下了,就把本子放在自己膝盖上,开始写起来了。
她没有写和陆旷一样的,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十二岁的小孩,在当代已经快小学毕业了。
而且李江家里也全是识字的,不可能一点不教,索性就写了一些三年级左右的识字集。
光写识字集不行,还得有趣。
最后她索性她就写了两篇小故事。
《稻草人》和《雪孩子》。
写完秦巧梅让陈丽看,陈丽拍手叫好,在一旁看的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