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快进三月了。
有些早育的秧苗会在大棚里种上。
到时候五月初移植到地里。
队里有四个大棚,不是在地里,是在地头,说是大棚,其实不算太大。
长度就在o米左右。
柳条弯成拱状,上面盖着巨大的塑料布。
并排在一起。
这个大棚李桂香说过,只有二队有,是乡政府的秧苗试点。
这些培育的有的秧苗要交上去的。
具体做什么老百姓其实并不太了解。
李桂香跟秦巧梅相伴来的。
旁边还有李雪。
知青也要跟着农民们劳动,所以现在任何干活的场景都会有知青的身影。
李雪这大半个月下来,人明显憔悴了不少,眼神也不是最开始的水灵,双手已经有了一些冻疮。
她家里的江天和梁回舟也是。
男孩子干的多数还是出力的活。
这段时间梁回舟累的话都变少了不少。
李桂香知道秦巧梅没有比李雪先来多久,便自的介绍起来。
“这四个大棚每个棚里的东西都不一样,左边第一个就是西瓜、烧瓜、然后就是黄瓜、西红柿、辣椒秧……最那边就是一垄白菜胡萝卜,白萝卜……”
这年头交公粮可不全是黄豆玉米高粱这些,还有白菜和西红柿这些冬季可以存放得住的。
乡政府那边都会收。
“到时候这些秧苗下地了,二次补苗之后剩的苗可以自个拿回家里,种自己家菜园子里,每年这棚里,密密麻麻的全是苗,就这大家伙都嫌少……”
李桂香悄悄跟秦巧梅咬耳朵。
一旁的李雪也竖耳朵听着。
秦巧梅点点头,问了个自己最关心的问题,“一天多少公分啊。”
“一天五工分。”李桂香有问必答,絮絮叨叨地说着,”这活不累,时间也短,就白天干,你也别急,从现在开始就要忙起来了。”
李桂香领着秦巧梅去大棚前排队,等着分任务。
李雪去一旁的知青队伍那边了。
大棚里播种的事是李江的老婆陈丽负责,一位身材略矮的中年妇女,围脖当头巾戴着,穿着一身深蓝色的棉袄,脚上也是一双朴实无华的黑色棉鞋,是一个朴实无华的妇女。
“大家安静一下听我说。”
陈丽是个大嗓门,不像李江讲话要用喇叭,她这一嗓子方圆十里都听的清清楚楚。
“今年一个大棚分给知青,队里妇女只干左边三个大棚!”
只是她开头的第一句话,就让在场的人炸开了锅。
“凭什么啊!”
有个大妈立马出声了,“住我们的,吃我们的,现在秧苗地还得分嘛?”
“是不是到时候我们的地也得分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