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晓荷回到家,脑海里还在想着秦卫东那句“运气通常都是有代价的”。
她将钱盒锁好,心里琢磨着这话的意思。什么代价?难道锦鲤体质还有副作用不成?
接下来几天,她刻意与林静姝保持距离。虽然那姑娘每天都热情地打招呼,但姜晓荷只是客气地点头回应,再不主动搭话。
这天午后,集市上人流渐少。姜晓荷正收拾摊子,一个穿着得体的中年妇女提着保温饭盒,径直走向林静姝的摊位。
那女人身材中等,穿着洗得白却整洁的蓝色制服,头梳得一丝不苟,举止间透着知识分子的斯文。
姜晓荷的目光定住了,心中警铃大作。
她认得那个女人——刘美珍,原书中“姜晓荷”的亲生母亲,也是县妇联的主任。
“静姝,你怎么不好好吃饭?”刘美珍心疼地拉着林静姝的手,“看你瘦的,都没个姑娘样了。”
“妈,我这不是想多赚点钱嘛。”林静姝撒娇似地摇着她的胳膊,“明轩哥说了,结婚要花不少钱呢。”
“傻孩子,再缺钱也不能委屈了自己。”刘美珍打开保温饭盒,里面是热腾腾的红烧肉和白米饭,“来,趁热吃。”
“还是妈对我最好。”林静姝接过饭盒,眼眶有些红,“要不是您和爸把我养大,我哪有今天。”
“说什么傻话。”刘美珍轻抚她的头,“你就是我们的女儿,天经地义的事。”
这一幕,精准地印证了书中的剧情。
姜晓荷冷静地看着这温馨的母女情深,心中没有痛苦,只有一种荒谬的、置身事外的看客感。
她就像坐在电影院里,看着银幕上播放别人的故事。知道剧情,知道结局,唯独不会为之动容。
不过想到那个被夺走了一切、最终惨死的原主,她心中还是涌起一丝怜悯。
多可笑啊。真正的女儿在这里卖小吃,假女儿却被当成心肝宝贝疼爱。
“妈,我给您介绍一下。”林静姝指向姜晓荷的摊位,“那是我朋友,人特别好,还教过我做小吃。”
刘美珍顺着她的手指看过来,目光瞬间定住了。
她盯着姜晓荷,眼神里充满了困惑和探究,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心底翻涌。
下一秒,她拉着林静姝走了过来。
姜晓荷的心跳漏了一拍,但她迅稳住心神。
她不是那个渴望母爱的可怜虫,她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旁观者。她冷静地看着这位“亲生母亲”向自己走来,心中充满了审视和戒备。
“姑娘,你好。”刘美珍温和地开口,“我看着你怎么这么眼熟,打心底里觉得亲切……”
“妈,这就是我跟您说的姜晓荷。”林静姝热情地介绍,“特别能干的一个姑娘。”
听到“姜晓荷”这个名字,刘美珍的笑容微微一滞。
她的瞳孔缩了一下,似乎想起了什么,但很快又恢复如常。
“姜晓荷……”她重复着这个名字,目光在姜晓荷的眉眼间流连,“真是个好孩子,看着就让人喜欢。”
这句客套的夸奖,对知晓一切的姜晓荷而言,是天大的讽刺。
“谢谢夸奖。”姜晓荷礼貌而疏远地回应着,指甲却因极力维持平静而微微掐进掌心。
血缘这东西真是奇妙。明明彼此不知情,刘美珍却能感受到莫名的亲近感。
可惜啊,这份亲近感注定是个笑话。
“你们家是哪里的?父母还好吗?”刘美珍继续问,语气里带着长辈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