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她腹部的弧度在强光下成为沉静力量的象征;
看着她微微鞠躬时,颈后滑落的一缕柔软丝;
看着她收获满堂喝彩时,脸上依旧平静无波,只有眼底深处掠过一丝完成任务般的、纯粹的满足感。
胸腔里激荡的情绪复杂得难以言喻。
是骄傲,如同看着自己精心守护的璞玉终于绽放出惊世光华;是心疼,只有他知道这光华背后承载着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还有一种更深沉的、几乎将他淹没的自惭形秽。
他像一个在神殿外仰望圣光的信徒,渴望靠近,却又被那光芒灼得心生畏惧。喉结无声地滚动了一下,压下心头的万千波澜。
他看着她被组员和老师围住,小小的庆祝圈在她周围形成。
孟燕臣悄然转身,没有上前打扰这份属于她的高光时刻,如同他来时一样,无声无息地融入了报告厅外寒冷的走廊阴影中。
……
学期末的句点,由冰冷的数字和滚烫的喜悦共同书写。
小河六个多月的孕肚轮廓已经很明显。她穿着宽松的羽绒服去考场。同学们投来好奇的目光,但她毫不在意。
考完最后一门走出考场时,京市飘起了初雪。小河站在雪中,轻轻抚摸着自己的肚子:“宝宝,妈妈考完了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教务系统成绩查询页面刷新的那一刻,王小河设计课小组的微信群瞬间被洪流淹没。
“卧槽!”
“神仙下凡!”
“给大佬跪了!”
“请收下我的膝盖!”
满屏的信息以疯狂的度刷屏,各种膜拜表情包层出不穷。
下一秒,白杨的电话就直接打了过来,声音激动得劈了叉,几乎要冲破听筒:
“王小河!你看到了吗?!全a+!gpao!满绩点啊我的天!你带着球还搞了个满绩点!你还是人吗?!系里奖学金名单也公示了,你是头一份!特等!还有!还有!我们投的那篇关于老城厢微更新数据模型验证的论文,刚收到编辑部的正式用稿通知!《城市规划》!核心期刊!王小河!你是我的神!我们组的救命恩人!模型材料费能报销了!下学期的火锅你跑不了!”
电话这头,王小河已经回到了沪市的家中。
偌大的房子空旷而安静,父母远赴欧洲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术交流项目,连她这个常年在独立星球上运行的人也感到一丝冰冷的、物理意义上的寂寥。
她半躺在客厅宽大的布艺沙上,身上裹着一条薄毯,平板电脑还亮着,停留在复杂的流体力学模拟界面上。
“嗯,看到了。”她的声音透过听筒传过去,平静温和,带着一点点熬夜建模后的慵懒沙哑,仿佛对方只是告诉她天气预报是晴天,“挺好的。模型材料费能报销了。”
这是她最直接、最实用的反馈。
至于“神”和“救命恩人”之类的头衔,在她看来属于无效社交修辞,自动过滤。
挂了电话,客厅重归寂静。
窗外的城市灯火璀璨,却照不进这空旷房间的冷清。
茶几上还放着她回来时顺路买的食便当盒子。
一种微妙的、并不强烈但确实存在的“需要分享却无人可分享”的空落感,像一缕不易察觉的凉风,钻进她因为专注学业而很少开启的情绪感知缝隙。
于是,当孟燕臣在第二天,用他那惯常的、带着医生职业特有的、不容置疑的冷静口吻提出“搬过来,方便照应”时,她几乎没有犹豫就点了头。
省事(避免了叫外卖和打扫卫生的时间成本);
高效(他能提供最优的孕期健康管理方案);
逻辑通顺(父母不在,他是最熟悉也最可靠的医疗资源)。
符合她一贯的决策模式。至于那提议背后可能蕴含的、越“照顾”范畴的汹涌暗流,她的情感雷达尚未升级到能精准解读那个波段。
……
傍晚时分,暮色四合。
孟燕臣用指纹解锁,推开了自己那套位于市中心高档公寓的入户门。
暖融融的灯光瞬间倾泻出来,带着中央空调送出的、恰到好处的暖风,将门外的寒意隔绝。
玄关处,随意摆放着一双沾了些许灰尘的、明显属于王小河的运动鞋。
客厅里,暖黄的落地灯光芒温柔地洒满角落。
王小河正盘腿坐在厚实的长绒地毯上,像个专注于搭建自己城堡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