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刘彻挑选这个时间施行推恩令非常妙,卫青刚刚打赢了匈奴,刘彻的威望如日中天,此时公布也是为了彻底让那些还有小心思的诸侯王死了谋反的心。
不得不说,刘彻确实是天生的帝王,天时地利人和也都站在他这一边,那些还蠢蠢欲动的诸侯王立刻都安分了下来。
至少明面上是这样,没人敢挑战刘彻身为实权帝王的尊严。
都说男人认真工作的时候最帅,刘陵不得而知,卫青的办公地点不是在军营就是被刘彻叫进宫,君臣两个相处的时间比他们夫妻都长。
时光飞逝,两个孩子也到了上学的时候,好在有去病的经验,卫青和刘陵教他们两个绰绰有余。
倒是去病,和平阳长公主的儿子曹襄交情更好,两人年纪本就相仿,又都是从小金尊玉贵的冲宠着,虽然小时候还有些调皮捣蛋,但是现在长成了少年,稳妥多了。
刘陵和平阳长公主凑在一起为孩子的前途愁。
陵妹,襄儿和去病都快束了,他们俩的前途你和卫青是怎么想的?
才这么小就考虑前途吗?刘陵感叹。
平阳长公主见刘陵没有反应,自言自语道:襄儿是侯爷的嫡长子,从小就喜欢律法,只是侯爷更想让襄儿从军。但姐姐觉得大可不必,别人从军是为了博军功,襄儿是陛下的亲外甥,哪里用得着亲自上阵杀敌?
倒是去病,听襄儿说,去病从小就敬佩卫青,还说以后要当大将军,你这个做舅母的就不担心?
刘陵有些纠结:怎么可能不担心?可是去病想上战场,那是他的愿望啊!
她不会阻止,也不能阻止。
那可是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啊!
这些年的相处下来,刘陵早就不拿霍去病当偶像看待,毕竟是从小养到大的孩子,和刘陵的亲儿子没区别,有时候卫伉和卫俪两个小家伙还会噘着嘴抗议刘陵对哥哥比对他们还好,让卫青和刘陵又好笑又好气。
而且除了去病,刘陵还挺担心曹襄这孩子的。
去病和曹襄可以说是难兄难弟了。
历史上,不但去病英年早逝,曹襄死的也挺早。这孩子是个性子仁厚的,喜欢律法,却也记着法理不外乎人情的道理,是个极好的孩子。
曹襄若是真有个什么万一,平阳姐姐不知道要如何伤心。
阿姊为什么不问问陛下的意见,说不定陛下早就想好如何安排襄儿和去病了呢?
刘陵没记错的话,刘彻现在可是非常缺人手的,恨不得学秦始皇把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她家仲卿都有好几日未归家了呢。
平阳长公主沉思:你说的也有道理。
襄儿是弟弟的亲外甥,去病也是皇后的亲侄,身为长辈,刘彻无论如何也得管上一管。
平阳长公主干脆找了个时间进宫和刘彻说了这事,刘彻自然是当即就答应下来,让两人在他身边从侍中做起。
刘彻后来还问过卫青对去病有没有其他的安排?
卫青无奈道:臣也管不了那小子,去病怕是只听陛下的话。
刘彻当时那个得意啊,也就是没有尾巴,不然得翘到天上去。
当然了,这是卫青后来告诉刘陵的,不过刘陵猜,应该是刘彻故意让卫青透漏给她的,就是想让刘陵嫉妒。
你再和去病关系好怎样,这孩子更听朕的话。
刘陵翻白眼:不跟小心眼儿的猪猪计较。
年末,刚巧也是王太后的寿辰,诸侯王纷纷带着厚礼来给王太后贺寿。刘彻看起来毫无芥蒂的开了家宴款待,毕竟都是一个祖宗,都姓刘。
刘陵和卫青也应邀在列,刘陵虽然有个因谋反被贬为庶人的亲爹,但她还是刘彻亲封的公主,还嫁给了战功赫赫的长平侯卫青,皇后的亲弟弟。帝后必在的家宴,皇后的娘家人自然得出席露脸。
不过刘陵觉得刘彻让卫青露脸很有几份显摆的意思给你们看看朕战无不胜的大将军!
至于寿星王太后只是简单的露了个面,接受了众人的拜贺,欣赏了几位关系亲近的诸侯王的礼物,便因为身体不适先行回宫了。
好在诸侯王此番进京的目的也不是专门为了贺寿而来,寿星本人在不在于他们而言没多大关系。
刘彻搞坐堂上,得意样样的扫过一众刘氏诸侯王,颇有种意气风的感觉。倒是那些曾经趾高气昂的诸侯王,现在低眉顺眼的,看起来一个比一个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