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永乐琐记 作者苏七 > 第63章 何止61(第2页)

第63章 何止61(第2页)

李宣默然,片刻後玄清问:“谢知几这人查了吗?”

李宣道:“查了一些。”

玄清冷冷瞥他一眼,问道:“在吏部登记的官有那麽难查吗?”

李宣道;“此人是五年前到的西安,之前十多年未有记载,需到他家乡去查。”

“哪里人?”

“江西南昌人。”

玄清蹙眉想了想,说道:“查到的先拿来看看。”李宣拿了一页纸过来,玄清一目十行的看完。

谢知几今年三十八岁,十六岁中举,但考了三年都没中进士,十九岁丧父回乡丁忧,从此没有再考,回家的这十四年是空白,五年前进秦王府任詹事,过两年又在西安的衙门挂职,这上面还提到何晏说他离开西安前见过谢知几,对方劝他走。

十六岁中举可见有些天赋,会劝何晏离开可见知道秦王即将谋反,再联系玄明最近做的事,似乎自河南的案子牵到他身上後他就一环扣一环的挑拨自己和文殊,现在想来这层出不穷的计策靠的应该不是他皇兄的脑子。

若是此人在帮玄明谋划,那他应该知道,就算没有赵芳如,三万护卫也是不可能改朝换代的,他应该有後手才对。

只是目前看不出来,玄清想了一会儿,向李宣道:“西安的锦衣卫还联系的上吗?”

李宣犹豫道:“恐怕不行。”

玄清略微有些失望,不过也在意料之中,他道:“接着查。”

“是。”

玄清重又躺下歇息,过几日玄清稍好些,重要的折子送到福宁殿给他处理,援军与赵芳如汇合,包围了西安,文殊和玄清说希望能派人劝降秦王,尽早结束战事。

玄清靠在床头笑道:“劝降?他可想要皇叔的命,皇叔愿意放过他?”

文殊看了看他的伤口,说道:“臣自然不愿意,可真打起来西安城里的百姓怎麽办,如今封城已经影响他们生计了,若是秦王坚守不出,粮食耗尽,要死多少人呢?”

玄清笑笑,说道:“好吧。”

文殊看他神色似乎另有打算,问道:“陛下的意思呢?”

“朕?朕也想给西安百姓一条活路。”

文殊隐隐感觉他主意已定,只是不愿同自己说,叹了一声道:“陛下仁慈。”

文殊走後玄清让李宣通知赵芳如告知西安城所有人,他只要秦王一人的性命,其他人只要投降,皆不追究,若能献秦王首级,便可拜将封侯。

然而出乎玄清意料的是,此诏一出,西安城内竟然没乱,那玄明更是不得不死了,西安城上下官员无疑是铁了心跟玄明一起谋反,玄清下令攻城。

赵芳如常年与蒙古骑兵交战,攻城战第一次打,极为谨慎,上了许多器械,西安城内民生凋敝,草木皆兵。

然而此战尚未有结果,西北又传来军报,瓦剌和兀良哈的大军翻过焉山,突袭驻守的梁军,双方人数差距太大,梁军不得已退回铁岭。

玄清接到军报後心下一沉,牵动伤口,不由咳嗽起来,玄明能挑动瓦剌和兀良哈是他不曾料到的,这两路军队能够翻过焉山必是有人引路,鞑靼一定已经背叛了,他们做这个决定的时候难道没有想过会招来什麽样的结果吗?

何况请神容易送神难,瓦剌和兀良哈的大军进不了大梁,难道甘心空手回去?到时受苦的仍是鞑靼的普通百姓,鞑靼此举简直疯了。

文殊见他咳的厉害,坐到他身侧,帮他顺气,安慰道;“别急,边军作战经验丰富,一时半会儿不会有事的。”

玄清捂着胸口靠到他肩膀上,缓了一会儿才道:“朕是气秦王竟然联合外族。”

文殊抚着他的後背道:“确实过分,不过别为他伤了身体。”他垂头看了看玄清,见他嘴边又有血迹,心里着急,向李宣道:“叫太医来。”

李宣连忙出去,玄清捏着军报,盘算了片刻,他虽有些头晕,神智还算清醒,与文殊道:“先把芳如调回去吧,五万大军压境,若无主帅……咳……朕怕他们守不住。”

文殊扶他躺下,说道:“知道了,先歇着吧。”

玄清阖上眼,又道:“剿灭叛军的事交给李国公,让他带兵,务必尽快结束。”

文殊道:“好,陛下不必过于担心,还是身体要紧。”

玄清没有再说,片刻後张雪言和一群太医匆匆进来,诊脉後拆了纱布查看玄清的伤口,将近一月过去,玄清的伤竟然没有一点愈合的趋势,张雪言仔细看了,他伤口边缘的皮肤下竟有青灰的脉络。

--------------------

沈如海——玄清爹留给玄清的人形储钱罐(不是)

今天恰饭的时候看见一个和我妈差不多大的外卖员阿姨……就是说经济下行真的会让很多普通人难过捏,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度过这几年

顺便祝大家儿童节快乐捏(^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