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大司乐名词解释 > 山月故人(第1页)

山月故人(第1页)

山月故人

最後一句是:“但有时对于胡人来说,也不可得。”

阿秋便知他必然亦遭遇过伤心之事。

因为草原民族,彼此攻杀征服也是常态,从无一日和平。对于喜好和平与安静生活的人来说,战争永远都是灾难。

而当他这般回答她们的时候,公仪休和萧长安见机早已半软半硬地押着斛律光转身离开。

而那十多名北羌军也已被五花大绑着推离这个院子。

剩馀的神獒营军士和中州军开始动手清理战场,搬运尸体,清洗地面血迹。

上官佑对符宁深深一躬,以微不可闻的声音道:“今夜之事,若非郡守虽素不相识,却肯仗义出手,我这支使团万难幸免。”

以他江左上官门阀掌门人,大衍右相之尊,这般对着一位胡人老者丶地方郡守行礼,若在从前,亦是难以想象之事。

符宁亦还以礼,微声道:“此去道途虽长,跋涉亦重,但前面应该再不会有事。唯到了洛阳那一刻,入宫之前,必要当心!”

阿秋心知,那是因为洛阳王都如今是北羌人的天下,也是斛律光的地盘所在。真正在洛阳,连根深蒂固的萧家亦不得不小心应付五胡势力。斛律光若要反扑报复,便必然在那时。

上官佑颔首,伸手与符宁一握相交,而後分开,却是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意味。

符宁穿着北羌官服的身形离开,隐入院门处的黑暗时,有东西在他腰上一闪。

而借着微弱的光线,阿秋已经看清了其上的图纹。

那是一块精铜令牌,寥寥几笔刻出山影飞鹤,及虚悬于空中的月轮。

阿秋之所以一眼便能识出,那是因为她自己有一块一模一样的。

令牌系顾逸所赠,当时说她持此令可以通行宫中无阻。

这便是顾逸驰行天下,由少师御者所持的信物“少师令”。

自中州之变後,这一路跋涉虽然依旧辛苦,舞伎们却再不复先前的恐惧压抑。

赶路时她们虽然仍分坐车中,每到下车休息时亦可自由走动,散步,甚至有乐工亦会拿出琵琶之类的乐器来弹奏两段,以解旅途无聊。

她们仍然十分谨慎,赶路时在车中不会轻易抛头露面,停下来时更绝不会孤身远离使团行动。但比之前精神每一刻均悬着的状况,少女们的心情已然活泼开朗不少。

斛律光馀下的那十几个亲卫,已被神獒营严密地看管起来,视同俘虏,休说接近她们,便连吃饭喝水也不得自主自专。他们终于尝到了舞伎们之前的境况。

而斛律光本人很是识趣,除了吃饭时偶有露面,这一路几乎都在自己车中,除了公仪休偶尔进去与他交谈,其馀人一概不见不闻。

阿秋暗道这才是懂得识相的聪明人。他目前的地位等同于俘虏,一个不好,萧长安要他人头落地,他该上哪里说理去。

但阿秋也很清楚,一旦到达洛阳城,情势便会倒转过来。

在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州县,哪怕一个羯族郡守符宁,都能做得了斛律光的主。

但斛律光北羌第二人的称号不是白叫的,更不是凭外交口才和风度翩翩得来。

洛阳都城有隶属于他,只忠于他的数万王军。这才是斛律金器重他,以及他的地位远高于其他五胡部族首领的原因。

一旦入城後,自己这支使团若被挟入他的王府或军营,便会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结局,怕连皇帝斛律金亦很难将人平安要出来。

这大概也是这一路,斛律光懒得再争执的原因。

只要目的地是中都洛阳,这支使团便飞不上天去,他不愁没有报复的机会。

越往北行,沿途所见的风物人情便越是凋敝,很多村落都荒无人烟,田地里也是稀疏生草。

而过的城池州县,也大多只有稀稀落落的几家店面,不要说不如南朝都城建章,据上官佑他们说,甚至也远不如广陵丶吴县那般人口密集,风物繁盛,交易兴旺。

越往北行见得一路民生凋蔽景象,作为主使臣的上官佑的眉头是颦得越紧,言谈之中亦带出重重隐忧。

阿秋料想是如今南朝归降,名义上将迎来天下一统,但南北既为一国之疆域,凡事则必定平均。可以如今北方之凋敝破败,要与南朝的繁盛富裕相平均,暴虐的北羌人会怎样去平均呢?

以往日的经验,自然是以鞭笞丶重税丶近乎抢掠荼毒丶竭泽而渔的方式去平均。

最可恨者,是原本中原的富庶远胜南方。数代帝都,无数王朝经营,其经济发达,文明繁盛,曾是天下各国向往的文明中心。

犹记得最初江左避难政权建立时,上官家的先祖作为辅弼重臣,渡江而来,到得建章这座江南小城时,人人不免唏嘘,觉此地临水,瘴厉湿气甚重,屋子又矮小局促,何曾比得过洛阳丶长安二都万国来朝丶万厦千门鳞次栉比的天子之城丶帝王气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