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初夏微热 > 向阳而生(第1页)

向阳而生(第1页)

向阳而生

冬雪消融时,我在物理作业本上写下最後一个公式,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清脆利落。窗外的玉兰花苞鼓鼓囊囊,像藏着一整个春天的期待。

距离和郑翊明彻底断联,已经过去了三个月。

起初的日子确实难熬。走在走廊里会下意识避开他可能出现的方向,物理课上听到老师点名“郑翊明”会猛地擡头,看到画具袋里那支他送的铅笔会愣神很久。林溪总担心我,偷偷观察我的脸色,却发现我比从前更安静,也更专注了。

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和画画里。

物理题做累了,就去画室待着,对着静物一画就是一下午。颜料的气味丶松节油的辛辣丶铅笔屑的清香,像一层柔软的茧,把我和外界的纷扰隔离开来。孟萌说我的画变了,以前总带着点挥之不去的忧郁,现在却透着股韧劲,像寒冬里钻出冻土的草。

第一次月考成绩出来时,我看着排名表上自己的名字——物理进步了十七名,总分冲进了年级前五十。林溪抱着我尖叫,孟萌在一旁笑着说“早知道你可以”,连物理老师都在课堂上点名表扬:“沈栀夏同学找到状态了,大家要向她学习。”

我握着成绩单,心里很平静,却也有抑制不住的雀跃。原来抛开那些乱七八糟的情绪,专注做一件事,真的能看到回报。

寒假里,我报了线上物理冲刺班,每天对着屏幕听课丶刷题,笔记本记满了厚厚的两大本。妈妈走进我房间时,不再是欲言又止的担忧,而是会笑着端来一杯热牛奶:“别熬太晚,注意眼睛。”

爸爸也变了,不再整天喝闷酒,偶尔会坐在我旁边看报纸,突然冒出一句“这道题是不是用动量定理”,虽然大多时候说得不对,却让我觉得,这个家正在一点点变暖。

开春後,美术老师把我的画推荐到市里的青少年画展,居然拿了奖。站在领奖台上,接过证书的那一刻,我想起郑翊明曾经说“你的画该让更多人看到”,心里没有波澜,只有一种“原来我真的可以”的笃定。

颁奖礼结束後,苏雅琪走过来,递给我一杯果汁:“恭喜你。”

“谢谢。”我接过杯子,笑着说。

她看着我,犹豫了一下:“郑翊明……他也来了,在那边。”

我顺着她的目光看去,郑翊明站在展厅的角落,穿着深色外套,手里拿着本画册,眼神落在我的画上,表情很复杂。我们的目光在空中相遇,他愣了一下,随即低下头,转身离开了。

我收回目光,继续和苏雅琪聊天,心里像被风吹过的湖面,只有一点点涟漪,很快就平复了。

原来真的可以放下。

不是刻意忘记,而是当你忙着向上生长时,那些曾经以为刻骨铭心的人和事,会慢慢退到背景里,变成模糊的影子。

第二次模拟考,我的物理成绩稳居班级前三,画画也被选入学校的毕业纪念册。班主任找我谈话,笑着说:“以你现在的状态,考个好大学没问题,想报哪个专业?”

“物理或者美术都可以。”我笑着说。以前总觉得这两者是矛盾的,现在才明白,真正的喜欢不需要取舍,有能力把两者都做好,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

放学路上,我会和林溪丶孟萌一起去吃冰淇淋,听她们吐槽偶像剧里的狗血剧情,讨论暑假去哪里旅行。阳光落在我们身上,暖融融的,笑声顺着风飘得很远。

偶尔会在操场看到郑翊明打篮球,他比以前更高了,动作也更利落,只是身边的夥伴换了一批。我们不再刻意躲避,遇见时会点头示意,像普通同学那样,客气,却也坦然。

有次在图书馆,我伸手去够书架最高层的物理习题册,他正好经过,帮我拿了下来。“谢谢。”我说。

“不客气。”他的声音很平静,放下书就转身走了,没有多馀的话。

看着他的背影,我突然觉得,这样也很好。

我们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努力向前,把那段纠缠的过去变成成长的养分,长成了更挺拔的样子。

六月的风带着栀子花的香,吹得人心里发甜。我坐在书桌前,看着墙上贴满的奖状和画稿,突然想起爷爷说过的话:“人就像草木,得往有光的地方长。”

以前总觉得光在别人身上,拼命想抓住那点温暖,却忘了自己也能发光。现在才明白,真正的光,是自己给自己的——是解出难题时的笃定,是画完一幅画的满足,是看着成绩单时的踏实,是知道“我能行”的勇气。

窗外的玉兰花全开了,白得像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拿起笔,在新的笔记本上写下:“沈栀夏,继续往前走,别回头。”

笔尖落下的瞬间,仿佛听到了生命拔节的声音,清脆,有力,向着阳光,野蛮生长。

那些曾经的伤害和纠缠,终究成了垫脚石,让我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而未来的路,铺满了阳光,只等着我一步步走过去,走出属于自己的,万丈光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