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慕佳人旅游 > 焦点(第2页)

焦点(第2页)

裴公走後,卢昶取出那压在墨砚之下的请帖,舅舅冯季又来信了,他要见他一面。

卢昶知道他要与自己说些什麽,如今,也到时候了。

岭南四大港口,皆在冯家人手中。

冯氏一族在岭南为官为商,如山中那棵生长了百年的榕树一样,枝繁叶茂,根基深厚,可呼风唤雨上百年的家族也有被蛀虫啃食,雷电打击的时候,繁荣之下其实已是岌岌可危。

冯季说得很对,冯家势大,仅凭一人之力根本无力抗衡,将来石渔港若有大兴之象,便会被冯家盯上。

这是他的心血,他不能拱手送人,与其等着冯家找上门来,不如主动出击,卢昶选择与冯季联合起来。

世间,凡大事大业必不是仅靠人力就能成就,鉴往史,便可发现许多卓着的成就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配合。

那年卢昶年轻,不知老天还是选择站在他这边。身于王都的李复瑾并未把岭南放在眼中,一直把他目光吸引去的只有西北的李暮云,偏偏给了卢昶这样好的时机,让他能在这夹缝间找到喘息的机会,终在岭南有一番作为。

杨复瑾与李暮云早把对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彼此都清楚,早想把对方除之而绝後患,随着小天子长大後,杨复瑾觉得自己的胜算越来越大了。

而西北,有抚远大将军卢值之功在前,戎人未再能发起从前卢值在世时那样阵仗的边境动乱,後来李暮云镇边,为防戎人死灰复燃,也是几次用兵,打得他们退居奉阴山之後,不敢再来。

在西北接近百万公里的土地上,如果卢值是有建世之功的话,那李暮云便是有治世之功。

自接手西北,她在元诚的辅佐下减赋税,弱徭役,沿袭卢值带兵民屯田的前例,开垦良田,兴修水利,修养生息,使得西北成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

李复瑾怎麽不眼红?怎麽不害怕?在他的谋划下,一道“裁兵移民”的圣旨下达至彭城。

李暮云看着圣旨上写的天下太平,写的兵多而费银,竟觉得世上还有这等胡说八道的人在。

戎人是不敢打来了,可羌人尚在虎视眈眈,若兵员一减,戎人必定反扑回来,届时与羌人联合,整个西北都要葬送虎口。

大魏立国百年,从未有哪个皇帝敢以西北无战事而要求撤兵,无一不是修长城,广驻兵以守边境安宁。

平都就在其南边,若西北失守,下一个城破的,就是平都。

便是她那个皇帝哥哥,还不是杀了数十万卢家军後又派了数十万新兵驻扎,不敢让西北兵力空虚。

可她的这小侄子却做到了,西北裁兵第一道圣旨还是来到她面前。

还有那句“兵多而费银”,李暮云更觉得好笑,若是小侄子在面前,她定要纠着他的衣领,把他的脑袋按在这几年西北账本上,让他看清楚看看西北将士吃了多少朝廷的钱银在,怎麽能厚颜无耻地写下这道圣旨来。

圣旨阅毕,李暮云只明白了一点儿:那就是她脸皮还是太薄了,得学一学杨常侍这样厚脸皮的功底,敲竹杠敲得光明磊落才是。

这还不算,裁撤下来的兵员竟然还要移民至南地各处,其中有一处,竟是汝南。

暮云眯眼,她一深思便是这个样子。

好啊,李陵,真把手伸到我这里来了!

而千里之外,平都皇宫之内,杨复瑾知道李暮云不是乖乖照着圣旨去做的。

她不是那个听话的卢值,她比卢值更有胆略,更有野心,更有主意。她像一头疯了的老虎一样,除了皇权,没有人能挟持住她。

不听话也没关系,既然那麽不听话,朝廷出兵也就名正言顺了。

从来不干预政事的小皇帝今日也有些不安,阿父告诉他,如果再不削减姑姑手中的兵权,届时她拥兵自立,必定要剑指平都。

小皇帝有些不相信:“姑姑是女人,怎麽可能会想着当皇帝?何况我大魏并无女人当皇帝的先例啊!”

杨复瑾说:“若是她嫁人了,她便可以让自己的丈夫做皇帝,到了那时,大魏江山就要改名换姓了,这大魏祖宗几百年的基业就要落于他人之手了。”

此话一处,彻底打消了皇帝心中那抹疑惑,他听着杨复瑾的吩咐,写下了出兵西北的圣旨。

正于此时,宫人进来:“贵妃求见陛下!”

小皇帝低头写字,说道:“快请贵妃进来”!他擡头看了杨复瑾一眼,道:“朕今日约了姐姐去玩,阿父,待朕写完这圣旨,其馀事你自安排,不用问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