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永远停不下来的纸飞机怎么折 > 第 23 章(第2页)

第 23 章(第2页)

厉安一听就不高兴,气鼓鼓地擡脚踢了下墙面,“就你有文化,现在不也照样得和我一起吃苦,不过你那高考分数要是分一点给我就好了。”

来新疆的路上,这一批都才满十八,都是同一个省,所以大家的共同语言就是高考分数,施和安虽然不显山露水,但别人问了总不好藏着掖着,一说出来人人都羡慕。

毕竟高考能上六百八十以上,都是尖子生。

厉安虽然羡慕,但分数是自己的,考成什麽样就是什麽样。

施和安起身双腿发抖地回到宿舍,四人一间,晚上睡觉伴随着厉安的呼噜声,起初不巡逻的时候睡不着,大家想尽方法要把他睡觉打呼的毛病改一改,结果没有用,到後面也就习惯了。

寄给陈团长的,是家乡自己做的都手擀面,四十多还有爷爷奶奶,许多人都羡慕不来,施和安坐在他对面,再一次拿出信纸,认真地看起来。

那天写信匆匆忙忙,只写了几句话,前天寄出去的信因为大雪封路,需要晚个两三天才能送到那边。

施和安不和她说自己,也是因为一切都好,没有什麽好说的,所以才会顾左右而言他,这一问,还让他不知道怎麽写下一封。

“又犯了难,你小子一点儿都不像厉安那样爽快,正儿八经的全部写都不行,哪有人像你脸写出来都那麽困难的。”陈团长把东西推到一边,双臂叠加摆在桌面,“当年你爸爸也像你一样写不出来一个字,那年我入队五年,他已经是中队长,我们都抓紧时间,只有他不慌不忙写下一句话,也就四个字,一切安好。”

施和安来到这儿,听到很多父亲和胡向烽的故事,在入队的第二周,他们去到了烈士陵园,是全国海拔最高,也是最孤独的陵园,一支队伍站在外面守了一整夜,为了里面的烈士。

里面也给胡向烽竖立一个墓碑,施和安第一眼就看见,在接近一百个烈士墓碑里,最为显眼的就是他,似乎还有人知道这个陵园,还会有人驱车专门来到这里,给牺牲的英烈送花和食物,摆放在角落的玫瑰花已经被吹得花瓣到处飞,高原长不出玫瑰,却有无数人奔赴这里。

施和安笑了笑,“团长,亲情牌在我这里没有用,当初和我爸妈说了,不建功一定不会回去,这是我的诺言,所以不会给他们写信打电话。”

陈雷军笑呵地指着他说:“当年胡向烽也是这麽说的,入伍第三年才回家,我看啊,你这个想法还是趁早给完全丢弃。”

赌注一旦下了,就不会有回头的机会,施和安既然讲出口,那就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今年这一批里面有陈团长上级的儿子,也有自己当年没有选上的同乡孩子,厉安。

厉安的父亲早年两次报名参军,分别因为身体不达标和服役前的训练不合格,後来每每说去都是遗憾,如今轮到儿子上阵,没想到竟然过了,也算是圆梦。

照片上的桂花酿在灯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杯壁的桂花像极了金子,虽然是在家里拍的,但摄像水平渐涨。

“小棠儿,不是喝不惯,怎麽还喝?”马洋冰结束早班回到家,见她双手抓着杯子,旁边是还没放回冰箱的玻璃罐。

胡姝棠轻声道:“突然就想喝了,阿姨,我爷爷被黄叔叔带去外面吃饭,今天晚上我烧菜,你等一会儿,锅里的汤马上就好。”

一下午胡姝棠都没有写作业,现在想起好久没有做饭,所以刚才烧着汤,菜都切好放到盘子里准备着,等人到家就下锅。

马洋冰这两天可都是吃胡姝棠做的饭,想过打电话给那边的儿子炫耀,不过和他的赌约还没有实现,自然不可能出现说话不算数的情况。

胡姝棠起初不知道吃什麽,把信寄出去之後,心态明显发生变化,脸上都带着笑,一连两道菜都是和糖有关。

马洋冰虽然平时不戒糖,但像今天这样太容易摄入过多,偏偏胡姝棠做的饭好吃,要是少吃一口就特别想。

“小棠儿,那小子给你写了什麽?”到底是控制不了自己的好奇心,都做妈妈十几年在这种事还像个孩子。

胡姝棠放下筷子,把抽屉里面的信纸拿出,放到她面前,“就写了那边风景好。”

马洋冰叹了口气,自己儿子还能不了解,真要到关键时刻,半天讲不出一个字,就不会奢望他能写出什麽好话,扫了眼就还给她,“我还真猜到他会写什麽,活那麽大写个东西都那麽费劲。”

胡姝棠重新拿起筷子,今年这个鸡肉炒得不好,没仔细看盐和糖,等到察觉的时候,糖已经在鸡肉表层融化,只好放点油和酱油混搭在一起。

胡姝棠自己觉得不好吃,但马洋冰很喜欢,没吃米饭就光吃菜,“小棠儿,你这烧菜手艺和谁学的?”

“我爸。”胡姝棠讲出的时候,还有些傲娇在里面,但马洋冰听到後,长辈样子都没有,瞪大眼睛问:“胡向烽做的?可真?”

胡向烽这人什麽都做得好,唯独烧菜一般般,带出去的女儿,烧菜味道一绝,是大家都想不到的。

【那天躺在床上没有睡意,闭上眼睛都是那几行潦草字,到了凌晨实在受不了辗转反侧的自己,到外面把信封悄悄拿回屋放到枕头下,连日的疲惫和倦怠,因为这封信陪伴在身边,能够轻而易举地入睡,可惜没有梦见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