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宴摇了摇头,“文老板,你可别蒙我,如今这棉花价格一天一个样,三成可不够。至少得高五成。”
文老板有些犹豫,高五成的话他的利润就薄了不少,甚至没什么赚头。
但他又实在不想错过宋家的棉花,咬了咬牙道:“最多高四成。我还有个条件,你们只能把棉花卖给我,至少这两年是这样。”
宋书宴和顾青荷对视一眼,点了点头,“没问题,只要你给的价格合适,不低于市面上的价格我们肯定卖给你。”
去年的籽棉价格是文一斤,今年的价格同比上涨四成也就是文一斤。
他们家差不多有七万斤籽棉,这得多少钱啊?夫妻二人想想都忍不住心动。
文老板这才露出了笑容,“那就说定了,等你们棉花采摘完,我就来拉货。”
随后,文老板又和宋书宴聊了些朝廷近期开海的事,便告辞离开了。
临走之时,他看着村庄其他人家地里种植的棉花,不由的幽幽嘀咕了一句。
“金秋村的村民真是好福气!”
“下次来金秋村,这些村民的棉花也一起收吧!价格就按去年的三成算。”
“是,老爷。”
宋书宴望着文老板离去的背影,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一双眼眸甚是明亮。
“娘子,文老板说朝廷开海,丝绸,棉布,茶叶,瓷器,以及香料都是海上最受欢迎的商品。
还说我们有条件可以多种点桑树养蚕,或者是种茶树采茶。
咱们自古都是茶马古道的,茶叶丝绸全天下都是出了名的好。”
“这一次的棉花卖了,我们大概能挣四千多贯铜钱。夫君,我们种桑树的同时,也看看哪里适合种茶,买一块地下来弄一个茶园吧。”
宋书宴眼睛一亮,“娘子所言极是,咱们就这么干。”夫妻二人当即开始商量起种桑养蚕和开辟茶园的具体事宜。
先是要将尚未开垦完毕的桑园彻底开垦完成,之后再购置一批桑树苗,将开春时未种满的三百亩桑园全部给种满。
桑树种上后,宋书宴马不停蹄地四处奔波,忙碌于购置土地一事,在购买土地开辟茶园前,还要看一看金秋村附近的山坡上。
哪片土地距离水源相对较近,并且土壤肥沃,适合用来种植茶树。
而顾青荷也没有闲着,她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整理种桑养蚕相关知识的工作中。
顾青荷深知养蚕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一不小心,它就能给死一死。
其中涉及到许多细节和技巧。为了避免日后在养蚕过程中手忙脚乱,她决定将这些养蚕的知识要点详细地记录下来。
这样一来,当真正开始养蚕时,她就能够有条不紊地的确保养蚕工作的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棉花也到了采摘的时候。布商文老板信守承诺,带着人来拉货。
当然拉货的同时也是要验货的,如果棉花质量太差,他肯定不会给那么高价钱的。
宋家的籽棉质量当然是很不错的,颜色鲜亮雪白,棉花柔软蓬松,文老板见此爽快的按照约定的文一斤的价格结算。
“这里是四箱银锭子,每箱二十个,全是五十两的大银锭子,总算是四千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