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李白是唐朝的大诗人 > 第31章 杜圃获释(第2页)

第31章 杜圃获释(第2页)

我则伫立原地,凝视着圣旨上“稳定为重”四个字,内心百感交集。

这并非一场彻头彻尾的胜利,却是迈向正义的第一步,恰似那些旷日持久的维权案件,每一点进展都得来不易。

不知何时,老狱卒来了,手中提着一壶新酿的米酒,说道:“老夫就说,人心齐,泰山移。”

他把酒壶递给我。

此时,秋风拂过院墙,尚未掉落的树叶沙沙作响,好似在附和他的话语。

重审的消息迅传遍了长安,西市的书摊前瞬间挤满了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寒门学子们纷纷拍手称快,而世家子弟们则个个面色凝重。

崔明路过时,恶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但却没有多说什么。

虽说是个酒囊饭袋,但他不是傻子,他心里也明白,此刻的民心所向,已不是崔家能够轻易压制下去的了。

“李公子,上官大人邀您过府一叙。”小吏的声音再度响起时,已然是次日清晨。

我随他踏入宫城,穿过重重回廊,来到上官婉的府邸时,还是上次的那个书房,见到上官婉时,她的神色看起来比上次更为严肃。

走到案前施过礼后,便听到她说道:“陛下有言,秋闱乃是选材大典,稳定至关重要。”

她一边转述着皇帝的话语,一边目光直直地看着我,“你颇具才华,应当专心于科举,切勿陷入党争的泥潭。”

她稍作停顿,接着补充道:“这既是陛下对你的期许,也是一番忠告。”

我心中陡然一凛。

皇帝心思极为缜密,她既给予了寒门公道,又不愿见到党争祸乱朝堂。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职场中那些复杂的平衡之术,既要解决问题,又要维护大局。

“学生明白。”我拱手行礼道,“科举夺魁,以才学报效国家,绝不辜负陛下的期许。”

离别之际,天空飘起了蒙蒙细雨,雨滴落在伞面上,出细微而琐碎的声响。

我凝望着远处的长安城,刹那间领悟到,文字的力量不仅在于声援,更在于凭借才华去改变现状。

剑形文胆微微颤动,仿佛在回应这一份坚定的决心。

等了几日,在一个清晨,京兆府的大门终于开启。

杜圃身着一件洗得泛白的青衫,从门内缓缓走出。

他身形清瘦了不少,眼下带着青黑之色,然而眼神却依旧明亮。

看到我的刹那,他快步走上前来,紧紧握住我的手,声音略带沙哑地说道:“李兄,辛苦你了。”

我紧紧回握住他的手,掌心的温度仿佛凝聚着无穷力量。

望着身形消瘦的小杜,我说道:“咱们之间不说这些,你应当感谢十三州的寒门读书人,是他们的笔墨,为这场公道撑起了一片天。”

这时,高士提着食盒匆匆跑了过来,掀开盒盖,里面的胡饼还热气腾腾。

他热情地说道:“先吃点东西!我特意让店家加了芝麻,管够!”

杜圃接过胡饼,狠狠咬了一大口,眼眶竟微微泛红。

这看似简单的食物,实则蕴含着最为真挚的情谊。

老狱卒站在一旁,轻轻捋着胡须,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我就说嘛,公道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回到小院,杜圃从行囊中取出一个木匣。

匣子之上,刻有细密的云纹,打开之时,一股陈旧的书香扑鼻而来。

里面是一本《考工记》,书页已然泛黄,边缘也有些许磨损,扉页之上写着“贞元十年杜氏藏”。

“这是我祖父传下来的。”杜圃轻抚着书页,眼神庄重,“《考工记》所讲的是‘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它不仅是一部手工艺专着,更阐述了做事的本心。”

他把木匣递给我,“李兄前去参加乡试,愿这本书能助你坚守本心,下笔如有神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