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李白是唐朝的大诗人 > 第109章 檄文(第2页)

第109章 檄文(第2页)

等檄文传遍天下,这些泪水,都会变成刺穿安路山心脏的箭。

夜幕降临,书房里的烛火点了一盏又一盏。

赵小乙趴在桌上,一边帮我们磨墨,一边打着瞌睡,脑袋一点一点的,像只啄米的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沈括则逐字逐句地核对证词,确保每一条罪状都有凭有据,没有半分疏漏。

亥时,檄文终于接近尾声。

我握着笔,写下结尾:“今朕奉天承运,布告天下,命将出师,共讨逆贼。凡能诛安路山、史思明者,封万户侯;”

“凡能献蓟州粮仓者,赏千金;凡幽州百姓,若能举义响应,既往不咎,共享太平!”

我将檄文定稿誊抄在洒金宣纸上,字迹工整有力。

沈括用印泥盖上我的官印,赵小乙则小心翼翼地将檄文卷好,用红绸系住。

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洒在檄文上,泛着淡淡的金光,仿佛预示着正义的曙光。

“备马!”我抓起檄文,大步走出书房。

赵小乙早已将马牵到门口。

“李大哥,俺陪你去!”他翻身上马,动作利落。

夜风吹过长安的街道,两旁的灯笼在风中摇曳。

马跑得飞快,马蹄踏在青石板路上,出清脆的声响,我将檄文紧紧抱在怀里。

紫宸殿内,烛火通明。

武则天和狄仁杰正围着地图讨论,见我进来,立刻停下谈话。

我双手奉上檄文,躬身道:“臣李白,幸不辱命,《讨藩镇檄文》,请陛下御览。”

武则天展开檄文,狄仁杰站在一旁一同观看。

殿内静得能听见烛火燃烧的噼啪声,武则天的脸色随着阅读渐渐沉了下来,手指捏着檄文的边缘,指节白。

当读到“老者僵死于垣上”时,她猛地一拍案:“安路山!朕必诛你九族!”

狄仁杰看完檄文,眼中满是赞许:“陛下,此檄文字字泣血,句句属实,既有雷霆之威,又有仁厚之意。”

“传抄至各州县,定能瓦解藩镇民心,为我军争取先机。”武则天点了点头,将檄文放在案上,语气掷地有声:“传朕旨意!”

“命翰林院即刻组织人手,将此檄文抄录百份,连夜送往各州县、各军营!”

武则天站起身,目光扫过殿外的夜空,“命快马传至幽州边境,用箭射进城内,让幽州百姓都知道,朝廷没有忘记他们!”

“遵旨!”内侍们齐声应和。

我站在一旁,心中的巨石终于落了地。

从紫宸殿出来时,天边已泛起鱼肚白,第一缕晨光洒在皇城的琉璃瓦上,金光万丈。

“李大哥,你看!”赵小乙指着远处的翰林院方向,只见那里灯火通明,人影晃动,显然已经开始传抄檄文。

“很快,全天下都会知道安路山的罪行!”他的声音带着激动,眼睛里闪着光。

我点点头,望着那片灯火,忽然想起了那些流民。

此刻,他们或许正在衙署的客房里安睡,梦见幽州的城墙不再滴血,梦见能吃上饱饭。

而这檄文,就是让他们的梦想成真的开始。

回到衙署,我走进书房,将那封田承嗣的密信和王二的证词放在一起,阳光透过窗棂,照在这些文书上。

不多时,翰林院派人送来抄好的檄文样本。

我拿起一份,墨香扑鼻,“讨藩镇檄文”五个大字苍劲有力。

夜晚,我站在书房门口,望着天边的明月。

檄文还在不断传抄,从长安传到洛阳,从洛阳传到边境,从边境传到藩镇控制的州县。

每一份檄文,都是一颗种子,在百姓心中生根芽,终会长成推翻暴政的参天大树。

转身回到书桌前,我拿起笔,在田承嗣的密信旁边写下:“檄文已传,民心凝聚,逆贼必亡。”

月光洒在字迹上,与窗外的灯火交相辉映,仿佛照亮了希望。

喜欢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请大家收藏:dududu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