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你知道李白所生活的大唐有多么鼎盛吗? > 第27章 上达天听(第3页)

第27章 上达天听(第3页)

那是一位身着青衫的小吏,双手恭敬地捧着紫檀木匣,说道:“李公子,上官大人邀请您前往府上一叙,特意命在下先来取策论手稿。”

当我将策论放入木匣时,指尖不禁微微颤抖。

这并非紧张,而是一种期待,期待着自己的见解能够被看到,期待那些被压抑的声音能够透过这篇策论,传至紫宸殿的烛影之下。

上官婉的府邸简约雅致,书房中弥漫着松烟墨与兰花的芬芳。

她端坐在案几前,逐字逐句地研读我的策论,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缓。

阳光透过窗棂洒下,在她的间镀上一层金色光辉,这清丽之姿,比宫中的珠光宝气更胜一筹。

“‘均田以安其家,劝学以育其才’。”

她蓦地开口,声音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赞赏,“此八字可谓切中关键。”

她抬起头,眼眸闪烁着光亮,“陛下推行殿试、密卷制度,本意便是打破世家的垄断,公子这一策略,正是对陛下心意的最佳呼应。”

我凝视着她案头堆积如山的奏折,刹那间恍然大悟,这位被誉为“女中宰相”的才女,每日所面对的,岂止是纷繁的文牍,更是朝堂之上的暗流涌动。

她的赞赏,并非是对华丽辞藻的虚与委蛇,而是对“均田劝学”背后治国理念的由衷认同。

这就如同当年导师对我毕业论文的肯定,那种被理解、被认可的温暖,自心底缓缓蔓延至全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公子可曾知晓?”

上官婉将指尖轻点在“学田制”三个字上,说道,“去年岭南选拔士子,竟无一人参加应试。皆因当地百姓无田可耕,致使子弟无书可读。”

她的语气中满是惋惜,“你的策论,或许能够改变这一切。”

我起身站立,朝着她郑重地深深作揖,说道:“此非李某一己之力所能为,实乃天下寒门之士共同的心愿。”

这番话是我自内心的感慨,我不过是凭借着历史的积淀,道出了那些受压迫者心中所想却又不敢言明的话语。

离开上官府之际,夕阳正将长安的城墙染成一片绯红。

信使追了出来,递上一个锦盒,说道:“这是上官大人赠予公子的‘澄心堂纸’,称公子撰写策论,应当用这般上好的纸张。”

打开锦盒,洁白的宣纸散着淡淡的檀香味,触手触感细腻,宛如凝脂。

回到小院之际,高士早已备好了美酒。

皎洁的月光倾洒在“均田劝学策”的手稿之上,那墨字在清亮的光辉里好似被赋予了生命。

杜圃举杯,笑着说道:“此策一旦问世,崔家再想打压你,可就困难重重了!”

我轻轻摇了摇头,而后将酒一饮而尽。

酒液顺着喉咙流下,带来一阵灼热的暖意。

我缓缓说道:“这策论倘若能够推行,受益的又何止我一人。”

文胆处那深刻的纹路逐渐变得柔和,不再似先前那刻板,而是多了几分温润的力量。

窗外,又有几片树叶飘落,月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地面上投下了斑驳陆离的影子。

我深知,这篇策论或许能够引起朝堂的关注,或许能够为寒门学子争取到一线生机。

然而,真正的公平,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正如在现代社会中,实现教育公平的征程依然漫长。

然而,只要有人愿意出声音,有人愿意付诸行动,便如同暗夜中的烛火,哪怕光芒微弱,也足以照亮前行的道路。

皎洁的月光愈明亮,轻柔地洒落在澄心堂纸上,清晰地映出“均田劝学”四个大字。

四周没有喧闹的欢呼,也没有即时的回应,唯有墨香与月光相互交织、融合。

喜欢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请大家收藏:dududu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