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李白是我国唐朝著名的大师 > 第30章 文胆进阶(第2页)

第30章 文胆进阶(第2页)

这天午后,李贺撑着病体来访。

他脸色苍白,却眼神明亮,递来一摞卷宗:“这是江南士子收集的崔家占田凭证,还有当年我被诬陷时的证人供词,都附在联名书上了。”

他咳嗽几声,“我虽体弱,却也知‘士可杀不可辱’,不能让杜兄白受委屈。”

我扶他坐下,给他倒了杯热茶。

“多谢你。”我说。李贺摆了摆手:“该谢你才对。你的诗,让我们这些被打压的寒门学子,终于敢抬起头说话了。”

看着李贺虚弱却坚定的模样,我想起那些在困境中互相扶持的朋友。

此刻的十三州文人,亦是如此。

文胆处的光芒隐隐透出衣襟,在地上映出淡淡的莲影。

傍晚时分,吏部衙门传出消息:崔日用上奏皇帝,污蔑联名上书的学子“结党营私,意图谋反”,并请求下令禁止传播我的诗作。

然而,这道禁令犹如投入火海的纸片,反倒使我的诗传播得更为广泛。

长安的孩童在街头吟诵“青云终可上”,边塞的将士在军帐中抄写“霜锋刺佞雄”,就连江南的歌姬也将诗句谱成了曲子。

“崔家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高士拿着一张新抄的诗册跑进来,上面竟画着我手持毛笔对抗权贵的简画,笔法诙谐,却透着一股正气,“你看,西市的画匠连夜画的,比话本还抢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看着画册忍不住笑,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

原来正义从不是沉重的负担,它亦可带着轻松的姿态,在市井间生根芽。

文胆处的灼热感渐渐趋于平稳,却凝聚成一股更强劲的力量,仿佛在等待一个爆的契机。

第七日清晨,天色尚呈熹微之态,驿站的驿卒再度敲响院门。

此次送来的并非书信,而是一面锦幡。

锦幡之上,以金线绣就“十三州寒士同盟”七个大字,边缘还缀着各州的信物,有凉州的葡萄藤、扬州的莲蓬以及蜀地的竹枝。

“这是各州文社联合制作的。”

驿卒喘着气,“他们说,若朝廷敢治杜公子的罪,十三州学子就罢考!”

我伸出手轻轻触碰锦幡,金线传递来温热的触感,各州信物那淡雅的清香相互交融,萦绕在鼻尖。

远处蓦地传来整齐划一的吟诵声,那声音越来越近,也越来越响亮。

我推开院门向外望去,只见长安的寒门学子们手持诗牌,沿着朱雀大街缓缓走来,口中吟诵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声音响彻云霄。

吟诵声如潮水般汹涌而至,我仿佛看见凉州的学子在风沙中手持诗册,江南的文人于舟中提笔唱和,蜀地的书生在竹楼里放声吟唱。

泪水蓦地夺眶而出,这并非悲伤,而是极致的感动。

我曾在网络上目睹千万人为弱者声,那种“吾道不孤”的震撼,如今在千年前的长安再度体会。

文胆之处蓦地剧烈烫,仿佛有一团岩浆在胸腔中翻涌。

我脚步踉跄地后退,倚靠在树上。阳光透过枝叶间隙,在锦幡上折射出绚烂多彩的光芒,十三州的信物仿若苏醒一般,散着柔和的光晕。

“文胆要进阶了。”

我心中明白,这股力量,是由十三州文人的公道之心凝聚而成。

高士扶住我,焦急地问:“李兄你怎么了?”

老狱卒也闻讯赶来,看到我衣襟上透出的紫光,眼神一凝:“别说话,护着他!”他从怀中掏出一枚铜铃,轻轻摇晃,清脆的铃声驱散了围拢的人群,形成一圈无形的屏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