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李白是我国唐朝著名的大师 > 第55章 给箭矢附诗(第1页)

第55章 给箭矢附诗(第1页)

日头爬过陇山山脊时,隘口的血腥味仍未散去。

我蹲在矮墙下,指尖抚过被马蹄踏碎的箭杆,之前刻的“杀贼”二字早已被黑血浸透,木质纹理里还凝着未干的暗红。

文吏们正用粗布裹尸,张生的布巾被血染红大半,他蹲下身给一具年轻士兵的尸体合眼时,指节都在白。

“李主簿,清点完了。”陈武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甲胄上的血痂蹭在石墙上,留下两道暗红印记,他喉结滚动了下,“周副将的遗体……已经装殓好了。”

我站起身,望向临时营帐旁的尸布堆,风掀起布角,露出一双没来得及穿鞋的脚,脚趾缝里还嵌着黄土。

昨夜周武倒下时望向长安的眼神突然撞进脑海,喉咙像塞了晒干的艾草,又涩又疼。

“节度使大人在帐外等您。”亲兵的通报打断了思绪。

王君廓背着手站在晨光里,虬髯上的霜气还没化,他见我过来,突然抬手解下腰间的鎏金令牌,令牌砸在我掌心时沉甸甸的。

“从今日起,你便是陇西军谋祭酒。”他声音沙哑,比沙盘前的嘶吼轻了几分。

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道,“文吏归你调度,军械坊听你差遣,连本将的亲兵,你也可随时调用。”

我攥紧令牌,冰凉的纹饰硌得掌心疼:“节度使大人,我不过一介主簿……”

“少废话!”他突然提高声音,伸手按住我的肩膀,甲胄上的铜钉硌得我锁骨生疼,“昨夜你擂鼓吟诗,能让死士重燃斗志;”

“今日若再想不出破黑幡的法子,这陇山就得变成咱们的坟场!”

他从怀中掏出个酒囊,狠狠灌了口,“周武那蠢货以前总骂文人没用,现在他用命证明,没用的是瞎逞能的莽夫!”

酒液顺着他的胡须往下滴,落在黄土里洇开小坑。

我望着他红的眼眶,突然明白这道令牌不是封赏,是生死相托。

“末将接令。”我挺直脊背,令牌在掌心攥得更紧,“三日之内,必拿出破幡之策。”

回到临时营帐,张生正帮老夫子磨墨,砚台里的墨汁泛着细碎的光。

我铺开宣纸,却迟迟落不下笔,黑幡吸噬文气的画面在眼前打转。

箭矢上的金光消散时,年轻弓箭手的哭喊声;

周武倒下时,尸布下渐渐冷却的躯体。

这些碎片像尖刺,扎得我太阳穴突突直跳。

“李兄可是在想黑幡的法子?”陈武掀帘进来,“俺刚才去军械坊,见老铁匠张铁山正骂娘,说新铸的箭头太软,戳不穿蛮夷的皮甲。”

我突然盯住他腰间的箭囊,昨夜张生用鲜血写在箭杆上的“杀贼”二字虽淡,却仍凝着一丝文气。

“陈校尉,取一支新箭来!”我抓过毛笔,蘸饱墨汁在箭杆上疾书,“石壁刻诗能引地脉,箭杆写诗能凝文气,若把诗刻进铁器里呢?”

陈武瞪大了眼,伸手摸了摸箭杆上的墨迹:“你是说,让铁疙瘩吸墨?这不成啊,俺上次往刀上写字,一蹭就掉了。”

“不是写,是刻。”我站起身,目光扫过帐外的军械坊,“而且要写专项诗词,专门克制黑幡的诗。”

“地脉文气附于石壁,尚能抗衡黑幡;”

若附于军械,再借熔炉之火锻烧,文气必能与铁器相融。”

这“以诗融器”的念头一旦升起,像野火般窜遍四肢,连指尖都在烫。

午后的军械坊像个巨大的蒸笼,炉火“噼啪”作响,把空气烤得灼热。

张铁山光着膀子抡锤,古铜色的脊背上汗珠滚落,砸在铁砧上瞬间蒸。

他见我进来,把锤子往铁砧上一撂:“李主簿是来帮着磨墨还是帮着打铁?咱这地方糙,容不下文房四宝。”

“张师傅,借你的熔炉一用。”我示意张生递过新铸的箭头,“我要在这箭头里刻诗。”

“刻诗?”张铁山眼睛一瞪,伸手夺过箭头。

粗糙的手指摩挲着冰冷的铁面,“这箭头刚从炉里取出来,淬了水硬得跟石头似的,刻字得用錾子慢慢凿,耽误造箭不说,还挡不住刀枪,纯粹瞎胡闹!”

我没反驳,拿出昨夜用过的鼓槌,鼓面上的“忠”字仍泛着微光。

“张师傅请看,笔墨能凝文气,鼓声能振军心,铁器为何不能载诗魂?”

我接过錾子,在箭头坯料上轻轻一划,“你只管锻烧,刻字的事交给我们。”

张铁山将信将疑地把坯料扔进熔炉,火苗“腾”地窜起,映得他满脸通红。

我让刘彦铺开宣纸,写下早已构思好的《熔炉吟》:“炉火吞星斗,铁骨孕诗魂。黑幡何所惧,一箭破阴门。”

诗句刚落,宣纸上竟泛起淡红微光,张生看得眼睛亮:“李主簿,这诗比《陇西守》更有劲儿!”

待坯料烧得通红,张铁山用铁钳夹出来,火星溅在地上滋滋作响。

我接过錾子,屏气凝神往滚烫的铁面上凿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烙铁的灼气扑面而来,烫得脸颊疼,汗水滴在坯料上,激起细小的白雾。

张铁山突然按住我的手:“太烫了!你这细皮嫩肉的,别烫出泡来。”

“无妨。”我手腕力,第一笔“炉”字渐渐成型,“这字得趁热刻,文气才能钻进铁骨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