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吾为君临白夜轩 > 第二章 案1 卢公当街遇刺(第1页)

第二章 案1 卢公当街遇刺(第1页)

第二章案1:卢公当街遇刺

佘则与唐剡经过喧闹的长安城,径直往梁舒随从家而去。没想到却被告知该随从已于大半月前醉酒落水,现已经入土为安了。

二人心道不好,抓紧脚程,连续拜访了当日与卢令公丶梁舒随行的剩馀十一名随从家中,结果发现不仅包括之前醉酒落水之人,剩馀十一人也皆已不在人世。

唐剡说:“十二名随从在卢令公遇刺後半月内陆续死于意外丶暴毙丶疾病丶醉酒,这也太巧了。”

佘则:“欲盖弥彰,看来事情不是表面上党争这麽简单。”

唐剡明了,点头表示赞同:“梁大人年近八旬,十年不上朝,怎麽就偏偏上月初三突发奇想要上朝了?”

他继续分析道:“若是跳出最开始的先入为主的假设,重新分析。你看,如果刺客的目的是卢令公,应该直接杀人就走,梁大人一把年纪了,也没碍着刺客什麽事,他们连十二个随从都没杀,何必杀一个连随从都打不过的老人家?”

佘则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唐剡竖起两根手指,说:“第二种可能,如果他们的目的是卢令公,威逼让他‘拿出来’的,应该也是威胁卢令公,而不是不参与朝政的梁大人,可偏偏是躲在梁大人轿子後面的随从听到‘拿出来’三个字。总不能刺客认错人了吧?”

他惊呼于自己分析出来结论:“难道刺客的目的是梁大人,不是卢令公。”

稍作沉默,语气略带着急促,说:“看来刺客不杀随从,只杀卢令公和梁大人,就是要扰乱视线,让人觉得他的目的是卢令公,梁大人是无辜受牵连。事後只要稍微的利用舆论推波助澜,所有人都会被误导,认为卢令公死于党争。”

他想起卢令公死于藩镇买凶杀人这个消息在刺杀案之後甚嚣尘上,以至于大理寺接手遇刺案後都不敢开展任何调查。

佘则接过话语:“接手案件的官员要麽如大理寺一般,明哲保身,要麽随意抓个刺客,屈打成招,敷衍了事。都是他们乐见其成的。”

他拉了拉缰绳,慢下脚步,疑惑的自言自语:“梁大人年事已高,作为伴食宰相从不参与朝廷事务已十年。为何要杀他?”

心道:他年近八旬,还在背後阴谋些什麽?以至于引来杀身之祸?

唐剡惋惜道:“可惜卢令公一代英明,最後却成了刺客的幌子,命丧黄泉。”

说着,唐剡停下马,拿着马鞭指了指最後一个证人的家,门口挂着白幡,说:“看来还是来晚了。”

一边跳下马,说:“这人是豆腐摊贩子,证词说是当日出摊正好撞见刺杀现场,登时直接被吓晕了,什麽都不知道。”

佘则与唐剡进入院子,亲朋好友正在帮着拆掉丧事棚架。当家的是位夫人,容貌身段中等,看起来像是低阶卿,如今腰间还系着麻布。

唐剡默契的在一侧闲逛,并不理会佘则的行动。

佘则上前自我介绍道:“在下巡案省刑狱司佘则,负责调查卢令公遇刺案。”

夫人连忙作揖,道:“见过大人。”

抹了一把眼泪,哀求道:“我家夫君真的什麽都不知道,他都已经入土了,求求你们别再来了……”

佘则有些抱歉,解释说:“我看了大理寺的证词,有些地方不太明白,本想来请教一下,没想到……多有打扰,实属冒昧,夫人请节哀。”

又问:“不知大哥怎麽突遭不幸?”

夫人见佘则颇有礼貌,不似之前大理寺人那边高高在上,不可一世,便深吸一口气,擦擦眼泪,说:“大约是如今时气不好,上月初三又看到了杀人现场,受了惊,之後又被大理寺问话,来来回回,折腾个没完。”

“我们这些人啊,福薄禄浅的,最怕进进出出官家的地方了。半月前从外面回来就犯了绞肠痧,是一口水都喂不进去,不到一二日便撒手人寰了。”

说着,眼泪不住的掉:“道长说得了绞肠痧的人要停灵十日,过过病气,不然死後不得安生,多亏了远亲近邻的帮助,昨日才能出殡送葬来。”

佘则问:“不知大哥生前最後去了哪里?”

夫人摇头,说:“估摸是朋友叫他吃饭散心吧。自从那事之後,他是怕的一个月都没敢出摊,平日里就躲在屋子里,哪里也不去。”

她才深吸一口气,拉出一个苦涩的笑容,说:“大人,我们真的什麽都不知道。”

佘则无可奈何,道歉道:“恕我冒昧,为民请命是为官之本,我为查案而来,也为死者安息。今日多有打扰,实在抱歉,还请夫人见谅。”

夫人见他客气谦逊,若有所思。

咬咬唇,小声说:“我记得我家夫君说他在晕倒前,隐约看到道长从坊间走过。”

佘则重复:“道长?”

夫人点头,回忆说:“我家是做豆腐生意的,每天早上,夫君早早地起来磨豆子,做好了豆腐给各个店铺送去。”

“那天早上他也是如常一般的出门,却正好碰见卢令公遇刺现场,吓得他魂飞魄散。”

夫人很肯定的说:“我记得他回来提到过,说是他在晕倒前隐约看到道长从坊间的北侧路口经过,不过也没看的太清,所以不敢胡说。”

佘则点头,说:“哪里来的道长?穿的什麽衣服?可有什麽特征?”

夫人说:“就是他。”

顺着夫人手指的方向,佘则看去,一个高挑瘦削的道长,束发子午簪,一身墨蓝色直裰,腰间松松垮垮系着黑色縧子,坠着两根流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