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
陶念在车里,拨通了陆瑾年的电话。她尽可能冷静地叙述了当年有人如何偷拍照片丶如何诬告,以及林知韫最终受到处分的经过。
电话那头陷入短暂的沉默,只能听见轻微的呼吸声。片刻後,陆瑾年冷静地说:“在当时的情境下,那个处分,很可能已经是将影响降到最低的处理方式了。若非有人周旋,仅凭‘师生关系不当’的嫌疑,面临的完全可能是开除。”
“可是那四张照片根本证明不了任何东西!”陶念有些激动,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手机,“明明就是刻意构陷……”
“等等,”陆瑾年打断她,语气里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诧异,“你该不会是……想现在去翻案,撤销那个处分吧?”
“是。”陶念的回答没有任何犹豫,“所以我需要知道,该怎麽做。”
陆瑾年在电话那头似乎轻笑了一下,那笑声里带着些许无奈:“常规流程,是向原处理单位的纪检监察部门提出申诉,由他们审核後报上级批准。但你要明白,‘上级批准’的关键,无非两点:要麽,此事重审能带来某种‘利益共赢’,比如树立一个纠正历史错误的正面典型;要麽……”她顿了顿,继续说,“你能找到确凿证据,证明当年是诬告。最好是能让举报人自己承认。”
“但是,关键问题在于,”陆瑾年想了想说,“你们现在同在一个单位,你本身就是另一位当事人。由你出面申诉,在程序上不仅力度不足,反而可能适得其反,让事情变得更具争议性,像是在印证当年的某种‘嫌疑’。”
陶念知道她说的有道理,便有些不甘心地问:“那我该怎麽办?难道什麽都不做吗?”
“不是不做,是要更聪明地做。”陆瑾年又继续说,“你需要找一个立场中立丶但说话有分量的人来推动。比如,一位已经调离或退休丶了解当年情况的老领导,或者一个与你们双方都无直接利害关系的第三方权威机构。由他们提出‘复查旧案’的动议,才显得名正言顺,也更能引起重视。”
电话挂断後,陶念靠在头枕上,看着窗外城市的灯火模糊成一片。
不知过了多久,车门被拉开,林知韫坐了进来。她没有立刻说话,只是疲惫地靠进座椅,闭上了眼睛。车内顶灯的光线勾勒出她侧脸的轮廓,那上面写满了无法言说的复杂情绪。
陶念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悬了一晚上的心脏几乎要跳出嗓子眼。她伸出微微颤抖的手,小心翼翼地覆上林知韫冰凉的手背,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是不是……不顺利?没关系的……”
林知韫缓缓睁开眼,转过头看向她。她没有回答,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
陶念的心揪得更紧了,然而,下一秒,林知韫的嘴角牵起一个极其疲惫却又无比温柔的弧度。
“我妈她……”林知韫的声音有些沙哑,她反手紧紧握住了陶念的手,“她一晚上没睡。但她说……她接受了。”
陶念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不是悲伤的泪,而是巨大的释然和无法言喻的感动。
她倾身过去,紧紧抱住了林知韫,将脸埋在她的颈窝,哽咽着说:“太好了……真的太好了……”
林知韫轻轻拍着她的背,她们在狭小的车厢里相拥,仿佛拥有了对抗整个世界的勇气。
***
接下来的几天,如何“破案”成了陶念心头大患。她反复放大那四张照片,当年的像素本就不高,又刻意做了模糊处理,细节更是难以辨认。
正当一筹莫展时,一个名字跳入脑海——李仕超。她记得这位老同学考上的是数字媒体专业,当年还曾在群里吐槽,说自己是班里唯一不是艺术生的理工男。
虽然後来各自奔波于生活,他恋爱成家,她打工求学,联系渐少,虽然上次未能参加他的婚礼,但正是李仕超婚後回晋州时特意去探望了林知韫,才让她得知了林知韫这些年过得并不好。
陶念点开那个沉寂许久的对话框,发了条信息:【在吗?】
李仕超的回复带着熟悉的调侃:【不砍一刀,不帮带孩子,不投票。除了这些,兄弟都在。】
陶念忍不住笑了一下,直接将两张问题照片发了过去。
【帮个忙,用你的专业眼光看看这几张图。】
【这什麽啊?】李仕超问,【老照片修复?你这像素都快糊出马赛克了。】
【对,就是这些模糊的地方。】陶念圈出照片边缘一处不协调的色块,【还有这张,窗户玻璃的反光里,总觉得像映出了什麽字迹。】
没过多久,李仕超发来了修复後的照片。原本模糊的车窗玻璃变得清晰,上面映出一行细微的字迹:【车型:大衆帕萨特2008款1。8T】
【看这里,】李仕超圈出放大区域,【是车窗贴膜上的品牌标识。这算是重大发现吧?】
陶念的心跳骤然加快,立刻追问:【你还记得当年学校里,有哪位老师开这款车吗?】
屏幕那端沉默片刻。其实李仕超看到照片时,就已猜到了七八分。他最终只是问:【你查这些旧事,是为了林老师,对吗?】
【是。】陶念的回答没有一丝犹豫,【我没办法眼睁睁看着她背负莫须有的污名。我可以接受失败,但不能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就认输。】
【明白了。】李仕超的回复带着可靠的笃定,【这车油耗高,当年在校园里很扎眼。如果没记错,应该是徐青云老师家属的车。她爱人在供电局上班,每天接送她都开这辆黑色帕萨特。】
所有线索瞬间串联了起来:徐青云的学科组长身份丶与林知韫的竞争关系丶以及这辆锁定拍摄位置的车。
陶念发现自己非常平静,像猎人终于看清了陷阱的轮廓。
从这一刻起,日复一日的备考和工作对陶念而言有了新的意义。
她仍会熬夜刷题,仍会加班赶工,但每个疲惫的深夜里,她觉得这些辛苦都值得,都有回报。
***
早春二月的风还带着料峭寒意,二十一中校园里却已是一派热闹景象。红色横幅在操场上迎风招展,校友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寒暄。
趁着局长丶主任们都去会议室的时候,陶念避开主会场喧闹的人群,独自在跑道边踱步。
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教学楼方向缓缓走来,虽然鬓角已染霜,但那份特有的温婉气质让陶念瞬间认了出来,是她当年的政治老师王秀菊。
“王老师!”她快步上前,声音里带着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