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月失行而南 > 暗涌(第1页)

暗涌(第1页)

暗涌

与陶念渐渐步入正轨的事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林知韫所处环境已经出现的日渐下滑的趋势。

林知韫内心的焦虑也渐渐滋长,但她因为有过创办基金会的经验,知道创业型学校,初期困难总是在所难免。

所以,她也尽量说服自己,不要过于杞人忧天。

更深层的原因,是她不愿,也不敢让陶念担心。

陶念刚刚站稳脚跟,正满怀热情地开啓新生活,她不想用这些不确定的阴云去笼罩那份喜悦。

于是,她开始选择性分享。

晚餐桌上,当陶念兴致勃勃地分享白天的成就与烦恼时,林知韫会微笑着倾听,适时给出建议。

轮到她时,她则轻描淡写。

她将忧虑死死摁回心底,反而更加投入地工作,仿佛只要她设计的课程体系足够完美,就能以一己之力对抗外部世界带来的不确定性,为她所珍视的这片教育实验田,争取一线生机。

她加班的时间越来越长,书房的灯亮到深夜。

那灯光,既是对理想的坚守,也像是在不安的暗夜里,为自己点起的一盏微弱的丶试图驱散迷雾的灯。

然而,堤岸的裂缝已在深处蔓延,潮水正在上涨。她站在理想的孤岛上,努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内心却早已波涛暗涌。

陶念的迅速适应能力强,工作能力也很出色,很快便在文学院学工办显露出来。

她负责的“新生经典阅读沙龙”活动,因形式新颖丶学生参与度高,破天荒地被校级宣传平台报道,获得了分管副书记的点名表扬。

赞誉之下,微妙的波澜也随之泛起。

这日临下班,资深的张老师抱着一摞材料笑吟吟地走过来:“小陶,能者多劳!我家里孩子突然发烧,这几份贫困生认定材料明天就要交,你刚受过表扬,思路最清楚,帮姐姐审核一下,务必严格把关哦。”话里是亲热的托付,眼底却无真正的焦急,那摞材料不偏不倚地放在了陶念正在整理的活动总结上。

陶念正在打字的手微微停留了一瞬,擡头时已漾开谦和的微笑:“张老师您放心,孩子身体要紧。我手头总结也正好需要参考这些材料,可以一并梳理。不过最终认定标准您最权威,我初步筛一遍,标出存疑点,明天一早请您最後定夺,这样既快又准,不会耽误事,您看可以吗?”

她接下了任务,却也设定了边界。她负责初步梳理,对方仍需最终负责。

这样做,既维护了表面和谐,也守住了原则。

当晚回到家,她一边整理材料,一边忍不住向林知韫提起白天的“小风波”,语气带着点新手通关的小小得意,也有一丝困惑:“……其实我就是觉得,把事情做好,怎麽反而好像有点不对劲了。”

林知韫正对着电脑屏幕,屏幕上是一封言辞闪烁丶关于设备采购延期的回复邮件。

她不动声色地合上笔记本,转身将一杯温水递给陶念,笑意温和:“这说明你做得足够好,好到让人看到了‘威胁’。但你处理得很好,不卑不亢。”她语气平静地分析着办公室政治,心底却泛起一丝苦涩的对比。

陶念面对的,是成长中必经的丶具象的职场摩擦;而她所处的环境,却是不确定性的丶摇摇欲坠的边缘。

这种“稳定”的烦恼,此刻竟让她感到一丝丝的羡慕。

几天後,陶念主导的活动大获成功。

庆祝那晚,她们的小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陶念脸颊因兴奋和一点果酒泛着红晕,眼睛亮晶晶地描绘着活动现场的细节。林知韫微笑着倾听,为她夹菜,分享她的喜悦。

陶念沉浸在对未来的畅想中,说起“等我们都稳定下来,明年可以……”的时候,林知韫嘴角的笑容几不可察地僵了一下,随後又流露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林知韫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让那股灼热感压下喉间的哽咽,再擡头时,脸上已是最温柔不过的神情,声音稳得听不出一丝波澜:“是啊,明年……肯定会更好的。”

第二天,陶念便匆匆去褚溪,参加为期一周的辅导员培训。

林知韫像过去一个多月的每一个工作日一样,在熟悉的地铁站下车,沿着绿树成荫的小路走向学校。

在距离校门还有百馀米时,她察觉到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喧嚣。人群像潮水般聚集在校门口,嘈杂的议论声混杂着激动的叫喊,打破了以往的宁静。

她的脚步不自觉地加快。

走近了,眼前的景象让她的心猛地一沉。

学校那扇电动玻璃大门,被几道醒目的丶交叉贴着的白色封条锁住了。封条上,还盖着相关部门鲜红的印章。

门前,人群分成了几拨:穿着制服的保安和保洁阿姨们情绪最为激动,围着一个看起来像是街道办工作人员的人大声诉说着什麽“工资”丶“养家”丶“骗子”……另一些则是闻讯赶来的家长,脸上写满了惊愕丶愤怒与惶恐,他们高声质问着“怎麽回事”丶“孩子怎麽办”;而更多的,是和林知韫一样刚刚到校的老师,他们茫然地站在外围,脸上是难以置信的震惊,有人还在不停地拨打手机,但是,无人接听。

林知韫站在原地,周遭的一切声音仿佛瞬间被拉远,变得模糊不清。她看着那白色的封条,简单粗暴地将了她和同事们过去数月所有的心血丶规划和理想隔离开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