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月行是什么意思 > 公开课(第2页)

公开课(第2页)

同学们陷入思考,有的在翻书,有的低头整理笔记。

林知韫的问题有深度,但并不咄咄逼人。後排听课的老师频频点头,有人小声交流:“这个问题设计得好,抓住了文章核心矛盾”丶“引导得很自然”。

在平时,陶念可能一学期也不会主动举一次手。但今天,当林知韫抛出问题时,她沉思片刻後,毫不犹豫地举起手,手臂挺得笔直。

“老师,我认为‘血痕的扩大’,不仅仅是事实的传播,更是一种能量的积累和精神的觉醒。”

“煤的形成,是大量的木材,在漫长的岁月里,在巨大的压力下一点一点转化丶凝聚而成的。它埋在地下,无声无息。但这些青年流淌的血,他们无声的牺牲,正如这最初埋下的木材。”

“流言丶闲谈丶遗忘……这些都是巨大的‘压力’。但鲁迅先生写下这篇文章,就是拒绝‘压力’下的‘腐烂’,选择用血痕进行‘转化’和‘凝聚’!”

听到这里,林知韫的眼底闪过欣赏的光,她的身体不自觉地朝陶念的方向倾斜了一点,示意她继续。

“这‘深的意义’,或许在当时难以被所有人理解,如先生所说‘很寥寥’,但它的本质是一种‘凝聚态’的精神能量,是历史的记录,是麻木的鞭策,是‘于无声处’为未来积攒的那一声惊雷所储备的‘燃料’。这能量一旦被点燃,被认识到,就能驱散冷漠,照亮黑暗。血痕没有消失,它在精神的层面‘扩大’,成为塑造民族脊梁的一部分。”

陶念话音落下的瞬间,教室里陷入短暂的静默。

她的目光似是不经意地掠过讲台,与林知韫的视线在空中短暂相接。那不过是一个转瞬即逝的眼神交汇,连一秒钟都不到,却仿佛完成了一场无声的对话。

林知韫的睫毛几不可察地颤动了一下,眼底闪过一丝了然的微光,唇角浮现出一个只有陶念才能解读的丶转瞬即逝的浅笑。

那笑容里包含着太多未言明的默契:对文本理解的共鸣,对课堂节奏的掌控,还有对那个关于“地下诗刊”隐喻的心领神会。

後排几位资深教师听得异常专注,有的停下了笔,深深看着陶念。

他们的目光中都带着惊讶与欣赏。在这个强调标准答案的教育体系里,能够对鲁迅文本作出如此独到而深刻解读的学生实在罕见。

陶念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注视,却只是低头整理了一下笔记本。

她想起上周的周记本上,林知韫用墨绿色钢笔写下的里尔克诗句:“你要容忍冬天,容忍黑暗”。

那行字迹清瘦挺拔,在批改的红笔勾画间显得格格不入,却又莫名和谐。

一位教研组长低声对旁边说:“这个学生不简单,能从‘煤的形成’引申到精神能量的凝聚和觉醒,视角独特而深刻。”

另一位点头:“嗯,这才是真的读懂了鲁迅。”

“陶念的见解非常独到而深刻!她精准抓住了‘煤的形成’这个比喻的精髓——并非强调数量的巨大,而是强调那无声状态下残酷的‘转化’过程和最终形成的巨大潜在能量!”林知韫点评道。

陶念擡起头,正对上林知韫含着笑意的眼睛。

原来容忍黑暗的意义,是为了在遇见光的瞬间,懂得如何与之相认。

林知韫没有停留在简单的表扬,而是立刻升华:“是的,鲁迅先生并非消极悲观。‘深的意义’在彼时彼地可能‘寥寥’,但历史证明,正是无数这样看似‘无意义’的血痕和牺牲,正是像刘和珍君这样‘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的壮烈,以及记录这些壮烈的如椽巨笔,最终汇聚成了唤醒民衆丶照亮前路的星火!它提醒着我们:拒绝遗忘,即是抗拒历史的循环;铭记意义,方能看清前行的方向。”

“而先生自己,将绝望留给自己,将希望留给世人,永远站在弱小者的一方——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掮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後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

“陶念的回答为我们理解文章的深刻立意打开了一扇窗。那麽,这种‘拒绝遗忘’的精神,在我们今天又有何现实意义?请大家思考,我们下节课继续深入探讨。”

下课铃响,听课的老师们纷纷起身,像潮水般涌向讲台,将林知韫团团围住。

陶念没有立刻离开,而是慢条斯理地收拾着书本,指尖轻轻抚平语文课本折起的书角,动作刻意放得极缓。

透过人群的缝隙,她看见林知韫被几位资深的老教师围着,正耐心地回答着问题。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师拍着林知韫的肩膀,嘴唇翕动着说着什麽,林知韫微微欠身,脸上挂着得体的微笑。

但当她不经意间擡头,目光越过攒动的人头与陶念相遇时,那副完美的职业面具瞬间松动。

林知韫的眼角微微下垂,眉宇间流露出掩饰不住的疲惫,却又在看清陶念的瞬间,绽放出一个真实的表情。

那目光里盛着太多东西:课後松弛下来的倦意,公开课圆满结束的释然,还有只对陶念才流露的丶毫不掩饰的赞许与感激。

陶念的心脏突然漏跳一拍。

她装作整理刘海的样子,用食指指尖极轻地在太阳xue处点了一下,这个动作小到连同桌都不会察觉。

但当她放下手时,嘴角已经不受控制地扬起一个几不可见的弧度。

那是专属于胜利者的微笑,带着少年人特有的丶藏不住的得意与骄傲。

她故意低头继续收拾书包,却用馀光看到林知韫在应付提问的间隙,借着推眼镜的动作,对她眨了眨左眼。

陶念最後将那本《黑洞》诗集塞进书包,手掌在封面上多停留了一会儿。

此刻她心里翻涌着的,不仅是课堂上完美表现的满足感,更有一种隐秘的丶近乎甜蜜的骄傲。就像地下工作者成功传递了情报,就像同谋者完美执行了计划。

在这个挤满人的教室里,只有她们两个人知道,那堂精彩的公开课背後,还藏着多少不足为外人道的默契与共鸣。

陶念起身离开时,她故意绕到讲台另一侧。经过林知韫身边时,她的衣袖轻轻蹭过对方的裙角,一触即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