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媚娘是谁取的 > 求雨高论(第1页)

求雨高论(第1页)

求雨高论

祥云散尽,脚踏实地,取经团队眼前出现了一座城池。只见城郭破败,田地龟裂,禾苗枯焦,百姓个个面黄肌瘦,跪在路边对天祈祷,眼中满是绝望。城门匾额上,“凤仙郡”三字也蒙着厚厚的尘土。

郡侯闻得圣僧降临,如同抓住救命稻草,率衆官民匍匐在地,痛哭流涕:“圣僧救命!本郡已连续三年大旱,滴雨未降!并非下官不敬天地,实在是……实在是莫名其妙啊!”

玄奘心生怜悯,问起缘由。郡侯哭诉:“三年前,老夫因琐事与夫人争执,一时怒起,推倒了供奉天帝的供桌,打翻了斋天素馔……谁知,谁知就触怒了上天,立此大旱!老夫日日忏悔,重建祠宇,虔诚供奉,可上天……就是不降甘霖啊!”

悟空闻言,火眼金睛一瞪:“定是那玉帝老儿小心眼!待俺老孙上天问个明白!”

悟空一个筋斗云直上南天门,找到玉帝。玉帝却命人引他至披香殿,只见殿中立着一座米山,让一只小鸡啄食;旁边一座面山,让一只哈巴狗舔食;还有一座黄金大锁,用一盏琉璃油灯,灯焰儿细细地燎着那锁链。

玉帝冷着脸道:“大圣,非是朕不仁。那郡侯推倒供桌,口出恶言,其行可恕,其心当罚!立此三事:米山尽,面山完,灯焰断锁链,凤仙郡方可下雨!”

悟空一看,那米山面山何其高大,小鸡小狗吃得极慢,那灯焰更是细弱!这分明是刁难!他心头火起,却知硬来不行,按下性子,返回下界,将情形告知衆人。

衆人一听,皆感愤懑又无奈。八戒嚷嚷:“这得等到猴年马月!那百姓早渴死了!”

玄奘双手合十,面露悲悯:“天帝之罚,竟累及一郡无辜生灵……”

武媚娘沉吟片刻,眸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此法不公,乃是‘悖论之罚’!罚其心,却累其民,岂是天道?既然上天设下这无解之局,我们便不能按它的规矩来。”

她转向郡侯,问道:“侯爷,这三年来,除了祈祷供奉,郡中百姓是如何度日的?”

郡侯茫然道:“还能如何?掘井寻水,节衣缩食,互相扶持,苦熬岁月……”

“互相扶持……”武媚娘捕捉到这个词,对玄奘和悟空道,“法师,大圣,上天看的是郡侯一人之过,我们何不让上天看看,这凤仙郡百姓,在绝境中展现的‘人心之力’?”

她让郡侯召集全城百姓,就在那干涸的河床之上。

没有祭坛,没有香烛。玄奘立于高处,不再诵念祈求之经,而是宣讲互助丶仁爱丶不屈之理。悟空施展神通,并非呼风唤雨,而是将远处山涧仅存的湿气凝聚成薄雾,暂缓灼热。沙僧与八戒帮着老弱挖掘更深的水脉。小碧小艳组织妇孺,将仅存的食物合理分配。

武媚娘则站在那龟裂的土地上,声音清越,穿透云霄,她说的不是告饶之词,而是质问,是彰显:

“上天有好生之德!今视凤仙郡,君侯虽有过,然万民何辜?!”

“请看这耄耋老者,自分滴水予邻家幼童!”

“请看这壮年汉子,掘井三尺,汗滴干土!”

“请看这满城百姓,相濡以沫,未弃希望!”

“此等民心,此等坚韧,岂不比那米山面山,更显‘诚心’二字?!”

“若天道至公,当罚者罚,当赏者赏!岂能因一人之过,掩万民之光?!”

她的声音,带着一股凛然正气,与玄奘的慈悲丶悟空的桀骜丶百姓的坚韧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磅礴的丶无形的力量,直冲霄汉!

那披香殿中,正在慢悠悠啄米的小鸡忽然受惊般扑棱飞走!那舔食面山的哈巴狗也莫名狂吠起来,撞翻了面山!那细细燎着金锁的灯焰,猛地一跳,竟自己熄灭了!

看守殿宇的仙官大惊失色,慌忙禀报玉帝。

玉帝默然良久,透过昊天镜,看着下界凤仙郡万民一心丶在绝境中互助求生的景象,又看看殿中狼藉的三物,最终长叹一声:“罢了……非是朕输了,是这‘人心’……赢了。传旨,凤仙郡……降雨。”

顷刻间,凤仙郡上空乌云密布,雷声隆隆,甘霖普降!

久旱逢甘霖,全城百姓跪在雨中,喜极而泣,哭声丶笑声丶欢呼声响成一片。

郡侯对着取经团队,尤其是武媚娘,长揖到地:“多谢圣僧!多谢女菩萨!点醒下官,也救了满城百姓!”

团队悄然离开欢庆的凤仙郡。悟空嘿嘿一笑:“媚娘妹子,你这嘴皮子,比俺老孙的金箍棒还厉害!”

武媚娘望着天际渐散的乌云,淡然道:“非我口才厉害,是人心向背,自有力量。天帝亦不能逆之。”

玄奘颔首,深有所感:“求人不如求己,求天不如求心。此番,是凤仙郡的百姓,自己救了自己。”

此难,非力取,非智斗,乃是以彰显的人心公义,破除了不公的天条悖论。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