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一起数星星歌曲 > 书法室里的暖意(第2页)

书法室里的暖意(第2页)

“太贵重了,我不能要。”刘若湄赶紧摆手。

“拿着吧,”李若彬把纸筒往她怀里一塞,“我这卷宣纸还是我妈托人从安徽泾县买的,据说跟《兰亭序》用的纸一个産地,你不用也是浪费。”

几个人说说笑笑地往六号楼走。李沐夏举着手机,不停地给他们拍照:“这张好,张思雨你别傻笑,严肃点;若湄,看镜头……”

六号楼三楼的书法室已经有不少人了。指导老师是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正坐在靠窗的位置,慢悠悠地研墨。看到刘若湄进来,他笑着点点头:“小刘同学,上周没来,大家都念叨你呢。”

“上周有点事,没来成。”刘若湄在丁念澄的搀扶下,走到平时坐的位置坐下,膝盖上盖着丁念澄带来的小毛毯——那是条浅黄色的毛毯,上面绣着只小熊,是丁念澄妈妈给她织的。

“我帮你铺纸。”丁念澄拿起一张宣纸,小心翼翼地铺平,用镇纸压住边角。

金子嘉也到了,他把笔记本电脑放在桌上,屏幕上正显示着动态字帖:“你看这个‘之’字的写法,我用不同颜色标了起笔丶行笔丶收笔,红色是发力点,蓝色是转折处……”

“比老师讲的还清楚。”刘若湄凑过去看,眼睛亮闪闪的。

“那当然,”张思雨在旁边插嘴,手里拿着支毛笔,正笨拙地模仿刘若湄的姿势,“金子嘉可是我们计算机班的‘代码大神’,做这个小菜一碟。”

李若彬已经铺开了纸,写的是行书,笔走龙蛇,带着股潇洒的劲儿。“若湄,你看我这个‘龙’字,是不是比上次写的有进步?”她把纸推过来,上面的“龙”字确实比上次灵动多了,尾巴的捺画像真的在摆动。

“进步很大,尤其是这笔飞白,写得很妙。”刘若湄由衷地赞叹。

指导老师走过来,手里拿着支大楷笔:“小刘同学,听说你运动会拿了金牌?用书法写下来纪念一下吧。”他把笔递给她,又指着一张大宣纸,“就写‘勇毅’两个字,配得上你的精神。”

刘若湄接过笔,深吸一口气。丁念澄赶紧帮她蘸墨,墨汁饱满,在笔尖凝聚成一颗黑亮的珠。她调整了一下坐姿,手腕悬起,笔尖轻顿,然後猛地发力——“勇”字的横画像把利剑,竖鈎如铁柱擎天,整个字透着股一往无前的劲儿;“毅”字的右半部分,“殳”的撇画像条鞭子,带着股不屈的韧性。

写完放下笔,整个书法室都安静了。指导老师眯着眼睛看了半天,点点头:“好字!有风骨,有精神!比我年轻时写的有力量!”

张思雨第一个鼓起掌来:“写得太好了!比我爷爷写的还霸气!”

金子嘉推了推眼镜,认真地说:“从结构上看,重心很稳,笔画之间的呼应也很到位,尤其是‘勇’字的点画,像运动员起跑时的脚,蓄势待发。”

李沐夏举着手机,不停地拍:“这张必须放大,挂在教室最显眼的地方!”

丁念澄看着纸上的字,小声说:“真好看,像你跑接力赛时的样子,又勇敢又坚定。”

刘若湄心里暖暖的,刚想说什麽,就看到三班的另一位刘姓同学——刘畅走了进来。刘畅是三班的英语课代表,也是书法社的成员,平时话不多,写的字却很娟秀。

“刘若湄,你来了。”刘畅手里拿着本字帖,走到她们桌前,“上次借你的《曹全碑》拓片,我妈要找来看,你用完了吗?”

“哦,在我书包里,我给你拿。”刘若湄赶紧让丁念澄帮忙从书包里翻出拓片,那是本线装的拓片,纸已经泛黄了。

“谢谢。”刘畅接过拓片,目光落在刘若湄写的“勇毅”上,愣了一下,“你写的?进步真快。”

“瞎写的。”刘若湄有点不好意思。

“不是瞎写,”刘畅认真地说,“是有魂在里面。”说完,她抱着拓片,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铺开纸开始练字。

书法社的活动就在这样热闹而有序的氛围中进行着。张思雨还是时不时会把墨汁溅到脸上,引得大家发笑;金子嘉一边练字,一边给大家讲书法和数学的关系,说每个字的结构都符合黄金分割;李若彬则在旁边给大家读她新看的诗词,说“练字要先懂诗,不然写不出味道”;丁念澄安安静静地坐在旁边,帮刘若湄研墨丶整理废纸,偶尔提醒她“别写太久,膝盖会累”。

刘若湄坐在那里,听着他们的笑声,看着眼前的墨香,忽然觉得职高的生活虽然和普高不同——没有那麽多复杂的科目,主要就是语数外和专业课,但因为有这些夥伴,有书法社这样的地方,反而更踏实,更有滋味。就像她们学的知识,虽然不像普高那麽深,却更贴近生活,比如导游基础里的讲解技巧,以後真能用上;职业道德课讲的团队精神,此刻就在这书法室里体现着。

活动结束时,夕阳已经把天边染成了橘红色。大家收拾东西往外走,张思雨非要帮刘若湄背书包,说“你是大功臣,我给你当跟班”;李若彬拎着她的笔墨袋,嘴里还哼着刚学会的小调;金子嘉帮丁念澄拿着那本《小王子》,说“里面的插画扫描下来,可以当字帖的装饰”;李沐夏则举着手机,跟在後面拍“冠军团队”的背影。

走到六号楼门口,正好碰到吴桐来接她。她今天没开车,步行过来的,手里还拎着个袋子,里面装着刚买的橘子。“活动结束啦?”她笑着迎上来,目光落在刘若湄脸上,“看你气色不错,看来玩得很开心。”

“嗯,特别开心。”刘若湄点点头,指着身边的夥伴们,“吴老师,这是李若彬丶张思雨丶金子嘉,还有李沐夏。”

“吴老师好!”大家齐声喊,声音响亮得惊飞了树上的麻雀。

吴桐笑着摆摆手:“你们好啊,常听若湄提起你们。”她把橘子分给大家,“刚买的,甜着呢,补充点维生素。”

张思雨接过橘子,剥开一个就往嘴里塞,含糊不清地说:“吴老师,若湄说您下周要来书法社,我给您雕了个钢笔架,扳手形状的,跟给若湄那个配套!”

“是吗?那我可太期待了。”吴桐看着他满是墨渍的手,眼里带着笑意,“不过下次练字记得垫张纸,不然衣服该洗不掉了。”

李若彬剥开橘子,递了一瓣给吴桐:“吴老师,您教英语肯定特别厉害吧?若湄说您举的例子都特形象,我们班好多人都想旁听您的课呢。”

“旁听可不行,”吴桐笑着摆手,“不过你们要是有英语问题,随时可以来问我,或者找若湄,她的英语水平可不比老师差。”

几个人边走边聊,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像一串糖葫芦串在一起。到了校门口,李沐夏要去动漫社取画稿,李若彬家在东边,张思雨和金子嘉同路,大家一一告别,约定明天上学见。

只剩下刘若湄丶丁念澄和吴桐时,丁念澄小声说:“吴老师,我家就在前面那条街,不用送了,我自己能回去。”

“我送你到路口。”吴桐不放心,坚持送她到街角的路灯下,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巷子里才转身。

刘若湄靠在吴桐身边,慢慢往幸福里小区走。晚风带着橘子的清香,格外舒服。“吴老师,他们人是不是都特别好?”

“嗯,都是好孩子。”吴桐点点头,“能交到这样的朋友,是你的福气。”她顿了顿,看着刘若湄被夕阳染红的侧脸,“以後要是想参加社团活动,别总担心膝盖,有他们帮你,还有我呢,不用硬撑着自己扛。”

“我知道了。”刘若湄心里暖暖的,想起书法室里的笑声,想起大家递过来的礼物,忽然觉得,那些独自等待的夜晚,好像真的没那麽难熬了。

回到家,刘若湄把“勇毅”两个字挂在书法室的墙上,和之前写的“同心”“温暖”并排在一起。吴桐在厨房做饭,锅碗瓢盆的声响混着窗外的风声,像一首热闹的歌。

她坐在书桌前,拿起张思雨送的扳手笔搁,又摸了摸脖子上的金牌,忽然明白,职高的生活或许没有普高那麽多课本,但这些在社团里认识的夥伴,在课堂上收获的知识,在伤痛中感受到的温暖,都是独一无二的财富。就像语文课本里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数学题里的函数曲线,导游基础课里的讲解技巧,还有书法社的墨香,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片段,其实都在慢慢拼凑出她的青春——有坚持,有温暖,有夥伴,还有数不清的小确幸。

晚饭时,吴桐端上糖醋排骨,笑着说:“明天周三,上午是数学丶专业课和语文,下午两节英语,别忘带练习册。”

刘若湄夹起一块排骨,心里清楚,明天又是充实的一天。而那些藏在书法室里的暖意,会像这排骨的香味一样,一直萦绕在她心里,陪着她走过接下来的日子,让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坚定。

窗外的月亮升了起来,温柔地照着幸福里小区的三号楼,也照着书法室里那三张并排的字幅。墨香在夜色里慢慢散开,像在诉说一个关于青春丶夥伴与成长的故事,绵长而温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